第九十四讲:上师瑜伽(五)
P452--P459
为什么要修七支供?应以什么样的发心来供养?
为了获得加持
传统礼敬的方式
为持珍宝心,我今供如来,无垢妙法宝,佛子功德海。
为了相续中生起珍贵菩提心,我们先要陈设各种各样的供品,不管是自己所有物、无主所管物,凡是悦意之物我们都应供养。供养的对境是十方如来、殊胜法宝,也供养像文殊、观音、普贤等具足殊胜断证功德的大乘僧宝。三宝是一切有情得安乐之源,如浩瀚大海,能出生无有边际之功德,故称“功德海”。
以前阿底峡尊者来藏地,很多弟子祈求尊者为他们传授菩萨戒,当时尊者要求弟子陈设上好广大的供品来供养上师三宝,弟子遵嘱备妥后,尊者不太满意,又命令他们重新陈设。他的弟子尽心尽力,筹集了庄严广大之供品,尊者才心意愉悦地传授了菩萨戒。
在向三宝呈奉供养品时,无著菩萨宣述了必须具备的六种条件:第一、要发心为得佛果而供养,在供养时应当观想:为将来证悟佛果而献供;第二、要利益众生,即自己心里要作意:为利益众生而献供;第三、陈设的供品一定要庄严、整洁;第四、供养时须三轮清净,即能供者、所供物、供养境三者无执而行供养;第五、于供养时,断除贪嗔等不净心;第六、供养毕,一定要以回向菩提来摄持。
累积资粮
对境殊胜:莲师的智慧尊为对境。
发心殊胜:三殊胜,菩提心。
修行成功需要足够的福报资粮。世间福报也需要积累资粮。
对法的尊重
所有的有相、无相的积累资粮,都包含在七支供里面。
“净”:净观,不能执着,不能有实有的执着。有显现,但没有什么可以执着。三轮体空的方式进行。
依靠咒语和禅定,依靠幻化的供品来供养。
发心:
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
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
七支供有哪七支?其总体功德及各支分的功德是什么?
顶礼、供养、忏悔、随喜、请转法轮、请不入涅槃、回向
净障:顶礼、忏悔。
增上:随喜、回向。
积资:供养、请转法轮、请不入涅槃
顶礼的功德是什么?其动作分别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七支分别对治哪些烦恼?请一一解释七支供的颂词。
作为意幻供养的方式,我们平时生活工作中怎样修七支供?
七支供的供养是需要有戒律的,供养的戒律有三种:
第一个,供养的对境必须是清净的对境;
第二个,供品必须干净;
第三个,发心要特别清净。
释迦牟尼佛为了我们的修行,教导了不同的方法,没有成菩萨、没有成佛以前,必须要修三种供养:
第一种是身体的供养。我们对身体很执着,这时不能有吝啬之心。
第二种是供养自己的一切财产、受用。
第三种,供养自己的一切善根功德。将自己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善根功德全部供养给上师,上师就可以代表十方诸佛。
供養的方式,最好觀想“普賢雲供”,也就是追隨普賢菩薩的幻變供養方式來作供養。
我們可以這樣觀想:憑藉普賢菩薩的等持力(這時觀想自己的身體變成普賢菩薩),自己心間放射出等同於百千俱胝無量佛刹之微塵數、五顏六色的光芒,每一光端又化現出一尊與前面相同的普賢菩薩,他們每一位的心間,也都放射出與前面一樣的光芒,並且光端又幻現出無數不可思議的普賢菩薩,他們每一尊也都以不可思議無量無數的供品,供養十方佛及佛子。以這種“普賢雲供”的方式供養,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七支供:依靠咒语和禅定,依靠幻化的供品来供养。
三清净:
顶礼
供养
忏悔
随喜
请转法轮
请不入涅槃
回向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