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讲:思维人道三大根本苦

思考题

1. 莲花生大师说:“对于轮回而言,如针尖大的安乐也没有,即使有一点点(安乐),也只是变苦。”这种说法是否夸大其词?

  1. 没有。

  2. 因为对苦的认识不一样。追求的快乐不一样,有漏和无漏。

  3. 感受快乐的时候,其实快乐的本质是痛苦(变苦)。苦苦固然不用说。行苦只是因为细微而无法感知,但行苦是变苦和苦苦的因,而且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4. 有漏:依因有果,故果名为有。漏,乃流失、漏泄之意。为烦恼之异名。

  5. 有为法: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理法。有为:有因缘造作之法。

  6. 第一个安乐,是说无漏的、永久的安乐。第二个安乐是指凡夫所认为的快乐、幸福,世间的快乐。所以第一个说“没有”,是说无漏的安乐是没有的;第二个说“有一点点”安乐,是说的有漏的安乐。

  7. 有漏的安乐,“也只是变苦”。有漏的安乐,是苦的本性。

2. 众生的所有感受都可归纳为哪三种?

  1. 受:當感官,外境,以及意識三者聚合(觸)時,所升起的內心感覺,即是受。

  2. 受的关键在于“领纳性”。

  3. 苦受:苦受则包括了“身体的苦受”和“心的苦受或忧受”两者

  4. 乐受:乐受包括了“身体的乐受”和“心的乐受或悦受”两者

  5. 舍受(不苦不乐受):特相是被体验为中性;作用是不增长亦不减弱相应法;现起是平静的状态;近因是没有喜(pīti)的心(即喜不相应之心)。

3. 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中,对于苦的感受何时产生?

  1. 各种不如意,就是苦的感受。

  2. 一直在追求快乐,但是一直都觉得不如愿、不开心,无法心满意足。

  3. 凡是投生,就一定是痛苦的。因为投生的原因,是烦恼障没有断除。由于有烦恼障,所以人生观、世界观都是错误的,幸福观也是错误的。所追求的幸福,也是错误的。即使追求到了“幸福”,最终带来的还是痛苦。

4. 目前我们拥有的幸福快乐,潜藏着三根本苦之中的哪些苦?

  1. 变苦:乐极生悲

  2. 苦苦:祸不单行

  3. 行苦:

【思考】 “之前很痛苦,结果苦尽甘来”,这个属于什么苦?

变苦。贪主宰的。

【思考】 “之前很快乐,结果好事成双”,这个属于什么苦?

变苦。贪主宰的。

【思考】 行苦和变苦,区别有哪些?

  1. 舍受不是单一的从感受上去讲,不是讲感受上的苦、乐体验。“行”就是迁流变化的意思。从因上讲。粗大的变化。

  2. 变苦,也是在讲变化,但是主要是从粗大的乐感受上去讲。从果上讲。粗大的变化。

5. 应如何具体思维实修三根本苦?行苦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

  1. 思维实修:

    1. 依靠三殊胜的摄持。

    2. 思维人道众生的三根本苦。

    3.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生命中发生过各种各样的变苦、苦苦、行苦:

      1. 即便拥有快乐的时候,我们要知道快乐的本身其实是变苦,观察它的本质其实没有一丝一毫的恒常、稳固性。

      2. 当承受痛苦的时候,

      3. 当不苦不乐的时候,行苦表面上看来苦相不明显,但它是以后受痛苦的因,只要还在轮回中流转,就无可避免地会出现这种过患。

    4. 只要是在轮回之中,这种苦都会不断的出现,无止尽,无意义,这个难关可以渡过,只要渡过就好了。但是这个难关渡过了下一个怎么办?下一个难关渡过了再下一个怎么办?下一世、再下一世怎么办?难道这个看不到边际的轮回都要这样过吗?

    5. 即便通过自己的聪明解决了当前的痛苦,但还是会有无穷无尽的苦在后面等着。

    6. 真正的解决之道是从根本上解决,那就只有修解脱道。只有依靠佛陀的教法,认真实修,才能获得解脱。

    7. 所以我一定要好好修行佛法,断恶修善。

  2. 特征:

    1. 周遍一切有为法。

    2. 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3. 细微。

    4. 苦因。

    5. 教证:無量俱衹劫,千番受割截,刺燒復分解,今猶未證覺。吾今修菩提,此苦有限期。 —— 《入行论 精进》

    6. 教证: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 《地藏经》

【思考】 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苦,为什么还要特地去观修人道的三大根本苦?

  1. 不深刻。

    1. 解决:我们在受苦的时候,总会想办法解决它。所以对“苦”没什么感觉。

    2. 被动承受:

    3. 逃避:

    4. 遗忘:

  2. 对“苦”的认识比较笼统、比较概念化。

    1. 对苦的认知,就好比,我们自己以为自己很了解自己,但有时候自己所想的、所认为的自己是一个样,遇到实际情况的时候,自己的表现却是另一个样。

  3. 错误的幸福观。

【思考】

  1. 当我们感受快乐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就没有痛苦了?

  2. 如果我们感受快乐的同时,又能感受痛苦吗?这是否相违?

  3. 有人说“你们佛教徒天天说苦,导致过于悲观”。真的是这样吗?你怎样结合本课的内容解释。

    1. 一方面只看到佛教认识客观世界的部分,却没看到佛教转变和改造世界的部分──追求涅槃寂静的真实大乐;

    2. 另一方面说明自己的心灵感知力是如此的粗重和麻木。

    3. 错误的世界观,导致对幸福错误的认知,并用错误的方法,追求错误的幸福。

    4. 不了解什么是“苦”。

【思考】 如果人道时刻都这么苦,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

  1. 是不是我们就要放弃生活?

    1. 不执着。(当失去的时候不懊恼,当获得的时候不得瑟,就是不执着的一种表象。)

    2. 不执著不等于放弃,不过度追求不等于有岗位不去竞争,有商机不去争取,该努的力都可以努力。这是佛陀告诉我们的思想,上师们也告诉我们在轮回中生活这些都需要。

    3. 如果不需要太多勤作可以得到这些财富、名誉、地位的话,可以去追求,这没有什么。但是如果没有追求到,也要有一种超然的心态,这对大家来讲都是比较好的。从这方面讲,它没有稳固性、恒常性,终究还是要痛苦的。失去时知道本性就是如此,没有得到时可以处之泰然。得到了之后也不会飘飘然,尽量把这些财富、安乐用来修道;如果有一定名声就引导别人向善;有点财富作上供下施对自己的修行做一些帮助;如果有些权利,也是帮助别人去修行佛法。这方面是可以的,把这些都用在有用的上面,而不只是盯着自己享受。

    4. 是否影响修行不是在于有没有做这件事情,比如是否有家庭、工作等,而是这些法是否真正影响我们的心态。如果真正有了清净智慧,就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没有实际意义虽然要做,但做的过程中不会对趋向解脱的方向产生障碍,或者成为拖后腿的因素。做的时候好好做,要放下时就马上放下。

    5. 既不偏于完全把重点放在琐事上面,也不会觉得既然要修行那这些事情就不能做了,必须成为一个木头人、穷鬼等等,两个方面都是极端。

    6. 主要是不要为了这些付诸太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即可,稍微努力一下可以得到一些资具那就可以努力。

    7. 关键是在做这些事情时应该有一种出离的智慧:现在我是暂时要做这些,什么时候放下我就放下。内心中早就放下了,行为上可能没有放,应该有这种殊胜的感觉,这非常重要。

  2. 我们学习了行苦以后,发现我们无时无刻都在造罪,怎么办?

    1. 虽然在生活、工作过程中间接给众生带来了一些伤害,但如果不是故意的话,罪业不是很重。再加上学习佛法有了惭愧心,并通过惭愧心去观待,罪业也会减轻。而且佛弟子的功课中也加入了忏悔每天所犯的罪业,再加上平常不断地发菩提心,做利益众生的事及善法等等。这些也是可以让善业强于恶业,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解脱道才能成为主要的道。

笔记

课前开示

  1. 修这个前行仪轨,是不是不能念其它的仪轨,看其它的书?

    1. 一定要实际修这个法,讲太多没什么用。

    2. 可以看其他的书和仪轨,但是目的都是为了修这个法。

  2. 今天修个这个,明天修个那个,成就的比例,比较少一点。

  3. 修法就是每天重复,修行佛法一方面来讲比较枯燥,因为很多时候它就是重复,不断地重复。

人道

  1. 人道是“福地”、“乐道”,你怎么看?

    1. 人道是“乐道”,其快乐是与三恶道相比,由于造过有漏的善业,暂时比较快乐一点。

    2. 人道是“福地”,是因为相对与利于修行来讲,人道容易获得暇满人身,比其它五道更好一些。

  2. 人道的快乐:

    1. 以苦为乐:

      1. 追求快乐,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根本上来讲是一种痛苦。

      2. 获得目的之后,又开始痛苦。

    2. 有短暂的快乐,痛苦很快就忘记。

三大根本苦

  1. 乐受(变苦)、苦受(苦苦)、舍受(行苦)。每个人都会体会到。

  2. 三大根本苦遍于六道:

    1. 不过有些地方可能只有苦苦。比如地狱没有变苦,行苦也非常不明显。所以地狱当中最根本、最主要的还是苦苦,且是最严重的。饿鬼道、旁生道也有三大痛苦。

    2. 但是此处就人道而言,尤其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是修行出离的修行者。佛陀讲法主要对人道而讲,所以把三根本苦放在这儿,让我们来思维,从而对人道的痛苦产生一个非常清楚、全面、正确的认知。

1. 变苦(乐受)

  1. 定义:

    1. 现在的快乐,产生乐受。情况改变,又变成痛苦。

    2. 变苦,是因为有漏的善业而带来的快乐。但是又由于这个快乐是有漏的,所以又很快转变为痛苦。

  2. 另一种解释

    1. 变苦的本体是快乐,是从变化安立苦相。是变成痛苦吗?变化的是什么不管。快乐本身变化的状态就是苦,以毁坏、变化安立为苦。因为我们不愿意快乐有变化,想牢牢抓住快乐的感觉,但变化本身抓不住,它就是一种痛苦。 —— 麦彭仁波切《四法印》

    2. 变苦其实是快乐。它主要是从变的、毁坏的侧面安立为苦。我们虽然有快乐,但是这种快乐会变化、会毁坏,快乐会毁坏就是一种苦相。它是以毁坏、变坏为苦,而不是以痛苦(平常我们讲的疼痛)为苦,是以变化本身安立为苦,所以看似矛盾。

  3. 地狱道和饿鬼道没有快乐可言,所以他们没有乐受。

  4. 变苦: 现在的人们所拥有的片刻快乐也是瞬息万变,可以说转眼间就会变成痛苦。比如说,本来食用对身体有利的饮食以后,正当觉得吃饱喝足、心情愉快的时候,没想到胃肠里生了寄生虫,突然染上了严重的浪踏病,痛苦不堪。正当快快乐乐的时候,忽然间,怨敌赶走了家畜、大火烧毁了房屋、病魔缠身或者听到别人的恶语中伤等等,顷刻之间就会乐极生悲。从这一点来说,在这个生死轮回中,表面拥有的安乐、幸福、名誉,其实都没有一丝一毫的恒常性、稳固性,终究离不开痛苦。因此,我们一定要对轮回生起厌恶之心。

  5. “食用杂毒食变苦,衣食行过患病等” —— 《心性休息大车疏》

2. 苦苦(苦受)

  1. 定义:

    1. 因恶业而产生各种令人心境不愉悦的苦受法,并且不断加深来逼恼身心,这就是苦苦。

    2. 苦苦,是指前面的痛苦还没有烟消云散,后面的打击又接踵而至,可以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苦上加苦

    3. 必须发生两种苦,如果只有一种,那就属于变苦。

  2. 另一种解释:

    1. 麦彭仁波切在讲苦苦的时候,没有安立苦上加苦。这个苦苦的本性就是痛苦,就是真正的苦受安立为苦苦,是以苦受为苦的相。 —— 麦彭仁波切《四法印》

  3. 苦苦: 所谓的苦苦,是指前面的痛苦还没有烟消云散,后面的打击又接踵而至,可以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比如说,麻风病还没有痊愈又生毒痈,毒痈还没有好转又生疮;父亲不幸逝世,紧接着母亲又撒手离去;被怨敌抢劫一空,又加上心爱之人命归黄泉。在这个轮回中,无论是生在任何地方,都唯有以苦上加苦而消磨时光,连一刹那安安稳稳、快快乐乐的机会也没有。

  4. “悲伤苦恼烦乱等,一苦未消一苦至” —— 《心性休息大车疏》

3. 行苦(舍受)

  1. 定义:

    1. 行苦又称遍行苦,指一切有情与无情刹那迁流变化的无常本性,它是变苦与苦苦的因或根本。 行的意思是迁流。一切有为法,无论内心还是外境,都在迁流,没有刹那常住不变。

    2. 行苦就是痛苦的因。“行”就是迁流变化的意思,只要我们的五蕴、有为法的本体存在,它就是痛苦的因。只要能够因缘和合,一切有为法,都是变化的。这种刹那变化、刹那迁流的本质,就是行苦。只要是能够转为痛苦的事情,都是行苦。

    3. 凡是投生,就一定是痛苦的。因为投生的原因,是烦恼障没有断除。由于有烦恼障,所以人生观、世界观都是错误的,幸福观也是错误的。所追求的幸福,也是错误的。即使追求到了“幸福”,最终带来的还是痛苦。

  2. 变苦和苦苦,是因缘和合的时候才发生。而行苦是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3. 为什么不苦不乐是行苦呢?

    1. 因为它是苦因,所以把不苦不乐安立为行苦。

    2. 不苦不乐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的五蕴,五蕴不苦不乐的状态叫行苦。

    3. 也就是说只要五蕴存在,就会在这上面呈现出变苦和苦苦。

  4. “行苦,也不是快乐也不是痛苦”,之所以说不苦不乐,是因为我们粗重的五根无法感受到苦。等到行苦积累到一定的时候,足够粗大,变苦和苦苦就能够感受到了。

  5. 做任何事情,都是在造(善、恶)业,这些业都会成为将来受(变苦和苦苦)苦的因。

  6. 变苦和苦苦的根本,就是行苦。行苦是变苦和苦苦的种子。要时刻提醒自己生起无比的出离心。

  7. 行苦: 现在我们这些自以为安乐的人们,表面看起来好像没有亲身受苦,但实际上也绝没有摆脱痛苦之因,比如,吃饭穿衣、住房受用、装饰设宴等等这一切都可能成为造罪业的因,所作所为完全是罪恶的伪装,这一切的后果无疑就是痛苦。

  8. “生后痛苦为行苦,即是三大根本苦” —— 《心性休息大车疏》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