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五自圆满

十种圆满

已得人身根足生中土,业际无倒正法生信心,五自圆满值遇佛住世

五种自圆满:内在的五种条件,完全需要靠自己的福报和自己的因缘。

我现在已经获得了人身,而且诸根具足,而且还投生在有佛法的中土;而且没有投生到颠倒之业行,且对正法生起了信心。

已得人身(所依圆满)

  1. 所依:指的是身份。修习佛法一定要有基础身份,人身是修习佛法的“所依”。所有的善法,都需要靠这个人身去成熟。

  2. 五种自圆满里面,首先是要获得人身(这里的人身是指人道众生,而并不是指要获得八有暇、十圆满的人身)。

  3. 思考:

    1. 已经获得了这么好的资源

    2. 反省自己

    3. 思考其它五道

      1. 其它五道的众生,很难学习佛法。其它的众生,享乐、征战、愚痴、饥饿、极热极寒的巨大痛苦。只有人类众生,刚刚好,又有快乐、又有痛苦,于是可以生起出离心、同时也能发挥主观的能动性,了脱生死、修学佛法。

    4. 容易生起出离心

    5. 有苦有乐,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6. 补充:人身五毒俱全,所以五毒转五智,即身成佛。

诸根具足(根德圆满)

  1. 根德:诸根的功德圆满,就是诸根具全。

  2. 六根:

    1. 如果眼睛看不到,那么很多殊胜的坛城、见解脱,就没有办法。

    2. 如果身根缺少,礼拜、打坐都不方便。

    3. 如果耳朵听不到,那么闻解脱,就没有办法。

    4. 如果没有意根,听闻佛法没有办法知言解义,没有办法通过分别念去思维佛法、领会佛理。

  3. 能念诵、听法、实修。

  4. 出家受戒也需要根德圆满。

生于中土

  1. 中土:有佛法的地方,有僧团的地方叫中土。四个比丘聚在一起,能够闻思、宣讲三藏的内容,修持三学,有四个这样具德的比丘,这样的地方就叫中土。

    1. 教法:佛法的经律论。

    2. 证法:只有依靠修持。

  2. 生于有佛法的地方。

  3. 如果获得人身,但是没有遇到具德的僧团,就没有办法遇到正法。有些地方没有具德的僧团,或者有一些冒充的僧人,遇到具德的僧团也很重要。

  4. 生于中土的重要性:

    1. 生存在灾害、战争的国度,那里的众生更为迫切的需求是平安和温饱。所以,对闻思修持的希求没有很强烈。

    2. 生存在非常贫穷、劳苦的地方,那里的众生更为迫切的需求是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对闻思修持的希求也不会很强烈。

  5. 生在中土的地方,具德的僧团也很重要:

    1. 很多众生认为佛教高高在上,非常高深莫测,于是敬而远之。佛法所讲的真理,时时刻刻都在生活当中,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没有远离佛教的真理。

    2. 很多众生认为佛教是迷信。

      1. 没有依据,随便造一个东西出来,然后去崇拜,这个属于迷信。

      2. 佛教经得起考验,不管在什么时代,佛陀2500年前讲的佛法,到现在科学发达的时代,比当今科学依然超前。

      3. “比丘与智者,当善观我语,如炼截磨金,信受非唯敬”。—— 宗大师《辩了不了义论》

      4. 不论用什么世间的智慧,佛教都能经得起考验。佛教讲的原理是佛陀的智慧。

  6. 地界中土:通常而言,南赡部洲中央印度金刚座是贤劫千佛成佛的圣地,远离四大的损害甚至空劫也不会毁坏,宛如空中悬桶一般存留,它的中央有菩提树严饰。以金刚座为主印度圣地的所有城市,被称为地界中土。

  7. 佛法中土:佛法中土是指佛教正法所在地。哪个地方有佛陀正法的存在,这个地方就叫作佛法的中土。

业际无倒正法生信心

离诸业障、能取舍善恶、未作无间业,同时对正法也具有信心。

业际无倒(意乐圆满)

  1. 业际颠倒:行持十不善业,从事工作和营生都是损人不利己:捕鱼、打猎、屠夫、娼妓、偷盗、诈骗、种毒、贩毒。

  2. 意乐:意,内心的做意、心态,想法;乐,欣乐的方向。

  3. 印度的种姓制度,导致投生的时候,就导向了不同的意乐。

  4. 五无间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1. 在上师与上师之间相互比较

    2. 舍弃根本上师

  5. 教唆、随喜都不行。

  6. 一个人所想、所行都是与正法相反的,如何与正法相应?获得了人身,但所想、所行都违背正法,也造了五无间罪,这个人身也只能成为下堕的因缘。

  7. 如果所作所为都很恶劣,从因果和积累资粮角度上来讲,也失去了闻思修持的因缘和福报。

  8. 华智仁波切说:“凡是三门违背正法的所作所为,事实上都属于业际颠倒。因此,必须尽心尽力地使自相续不违背正法。”

对正法生信心(信心圆满)

  1. 信心:对正法、对佛法有信心。

    1. 有迫切的愿望和真实的渴求修学佛法。

    2. 对三藏佛法生起信心,想去了解、学习、践行。

    3. 信心至少是一种欢喜心,有兴趣。

  2. 哪怕当前具备再好的条件,见解是不具备正知正见,这样会导致人生观、世界观是错误的,没有办法解脱。

  3. 有些人信仰佛法,不敢皈依,害怕皈依后有很多戒律、害怕皈依后没有自由。

  4. 有人担心自己做得不好,会受到佛菩萨的惩罚。而是自己造了恶业,自己惩罚自己。

  5. 因为我们做得不好,所以我们才去皈依,去学习。而不是等自己信心也具足了、善根也圆满了,再去皈依。这个是错误的。

  6. 没有信心也是一种业障的表现,难以接受到佛菩萨的加持。

思考题:

  1. 十圆满中,自圆满和他圆满是根据什么条件划分的?

    1. 生于中土明明是外在的,为什么是自圆满呢?

  2. 十圆满的第一项已包括八无暇的多项内容,是否重复了?

    1. 角度不同。

    2. 远离无暇处,是代表有闲暇。

  3. 已得人身(所依圆满)为什么很重要?

    1. 什么是所依?你怎么理解的?

    2. 为什么人身是最最基础的?

    3. 这里讲的人身不是特指“暇满人身”吗?

    4. 地球上人类数量接近70个亿,人身也不难得,你觉得呢?

  4. 诸根具足(根德圆满),根德怎么理解?

    1. 鼻根、舌根缺失,会影响闻思修吗?

      1. 因为六根六尘六识产生十八界。

      2. 丧失掉不同的(六根修持)的法门。

  5. 出生在中土的健全人类,最珍贵的机会是什么?

    1. 生于中土(环境圆满)

      1. 什么是中土?

      2. 我们虽然投生在中土,当今社会对佛教的认识是如何?

        1. 高深莫测,高高在上

        2. 封建迷信

        3. 迷信是什么?

          1. 随便造一个没有根据的东西,盲目崇拜。

        4. 信心是什么?

          1. 有根有据,经得起考验。

          2. “当科学家们爬上一个又一个的山顶时,总发现佛学大师们早已在那里等着了。” —— 爱因斯坦

        5. 佛教(宗教)影响社会的意识形态

    2. 为什么说多一样东西,就多一个烦恼?

      1. 那是不是就什么都不能拥有?

      2. 你怎么给自己下定义?

      3. 米拉日巴尊者和莲花生大师,有什么共同和区别?

      4. 你走过极端吗?

      5. 我死的时候,再放下可以吗?

      6. 你觉得上去和下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

  6. 若自身行为错误或以恶业为生,有什么过患?

    1. 业际无倒(意乐圆满),意乐怎么理解?

    2. 为什么业际颠倒没有办法修行?(为什么必须业际无倒?)

      1. 行为与正法违背

      2. 内心与正法违背

      3. 缺乏资粮

      4. 造继续颠倒的因

    3. 什么是“五无间罪”?怎么理解“无间”?

    4. 上师最强调的是哪一个?上师给我们的教导是什么?

      1. 不该管:应该自己修自己的

      2. 管不了:上师之间的比较、僧人之间挑拨

      3. 我的上师很了不起,这样好吗?

      4. 拉帮结派

      5. 依止上师的错误。《佛子行 P100 远离不如法行为》

      6. 上师忽略你了,舍弃上师?

      7. 应持:天鹅能从交融的水乳中汲取乳汁而不搅浑水;蜜蜂采蜜而不会伤害花朵。

  7. 信心和迷信盲从在结果上有什么不同?

    1. 在结果上有什么不同?

    2. 为什么佛法不会错误呢?

      1. 因为讲的是究竟的真相,是佛陀的智慧。

    3. 佛法如此究竟,是不是远离了生活呢?举例子

      1. 佛法的教理,时时刻刻都不离生活。

    4. 学佛必须吃素、不能结婚吗?为什么?

      1. 吃素、受戒、出家,发心是要弘扬佛法

      2. 具备出离心

      3. 是为了身体力行

    5. 不同时代的文化不一样,兴盛的宗教也不一样。

    6. 学佛是享受而不是受罪,有的人认为学佛是烦恼,为什么?

      1. 为什么闻思修的时候是在积德?

        1. 学习佛法,就是改变意识,改变意识就改变性格,好的性格当下就在积德。

  8. 五种圆满里面的根本是什么?为什么?

    1. 上师宣讲佛法类似于打广告,但是这个广告是真实的广告,不是虚假广告。我们通过闻思只是了解,接下来的修行是体验,但这一切,都依靠信心圆满。

  9. 有人不敢皈依,怎么办?

    1. 缺乏信心

      1. 业障太重

    2. 缺乏勇气

      1. 害怕不能喝酒

    3. 缺乏

      1. 认为自己修得不好,会受惩罚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