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以因缘的方式思维暇满难得
思考题
“暇满人身宝”面临的最大潜在危机是什么?
危机:
死亡的因缘众多,且寿命无定。
今生容易被他缘所转,进入卑下、谬道。来世流转到其它五道,一旦失去再难复得。
解决办法:
自力:正知正念
他力:具信祈祷
请解释颂词,什么叫“以因缘的方式”思维?有哪两种思维方式?
因果:
今世行持十善,来世获得人天身。这个属于?(异熟果:由能引业所感得的异熟蕴体。)
今世行持十善,来世喜欢行善布施,这个属于?(同行等流果)
今世行持十善,来世获得人身,少病、长寿、富裕、貌美的人,这个属于(感受等流果)
今世行持十善,使得暇满获得实义,来世投生到远离战争、远离饥荒等地,或者佛法中土等,这个属于?(增上果)
今世行持十善,作任何善业都显著增长,福德接连不断出现,这个属于?(士用果)
要获得八有暇的因是什么?
三种戒律是什么?是不是都要受持才能获得八有暇?
请回忆什么是“大乘菩萨的三聚净戒”,其中哪个是核心?
什么是不清净的持戒?
行为不清净
发心不清净
亲近破戒者
你觉得什么程度算“清净的”戒律?
断除狡诈外,无余持戒度
遣鱼至何方?使得不遭伤?获断恶之心,说为戒度圆。
了知“清净”的难度以后,你认为获得八有暇困难吗?你准备怎么做?
摄心为戒
忏悔罪业
正知正念
闻思修而生起定解
思维轮回过患而生起出离心
给自己加油打气,因为前世承办过善法,且有善法种子习气
思维破戒的过患
要获得十圆满的因是什么?
请思维一下“上供”和“下施”有哪些共同和区别?
对境不同:诸佛菩萨,需要帮助的众生,佛菩萨不需要我们供的东西,而众生却需要我们布施的东西
目的相同:自利获得资粮,同时也利他
发心相同:都属于六度,以菩提心(利他心)摄持。
上供下施有哪些东西可以做供养和布施?
请回忆一下布施的分类,以及什么是不清净的布施?
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不清净的发心、不清净的施物、受者不清净、态度不清净
你认为什么样的程度算“广大的”上供下施?
“除断除我执外,无余布施度”
若除众生贫,始圆施度者,今犹见饥贫,昔佛云何成?身财及果德,舍予众生心,经说施度圆,故施唯依心。
要获得十八暇满的因是什么?
为了解决今生工作、子女的问题而发愿是否是清净愿?你认为什么是“清净愿”?
如果不发菩提心,能叫“清净愿”吗?
如果我发愿“愿我自己来世能获得十八暇满人身”,这样的发愿属于“清净愿”的范畴吗?
算:愿我乃至生生世世中,获得具足七德之善趣。
有哪些方法能实现暇满人身宝的真实意义?
从见、修、行、果的角度复习一下“三士道”。
请回忆一下什么是“九层次第”?(前面有学过)
如果今生获得了下士道的真实义,能否继续获得十八暇满人身宝?为什么?
行持十善就是下士道的“戒律”
修行三士道的所依必须是十八暇满,所以修持三士道能获得十八暇满。
三士道也是无常的,上的会变成下,下的也可以变成上,所以,只要在三士道里面,都能获得十八暇满。
行持十善:不一定受别解脱戒及以上的戒。(别解脱戒的重点在于“解脱”,所以至少是中士道)下士道的持戒就是十善。
布施众生:积累福报。
修持不动业:世间禅定。
不一定发菩提心,也不一定发出离心。清净愿的发愿内容:为了自己了脱生死而发愿(中士道),为了天下所有的众生能听闻佛法、证悟空性、了脱生死(上士道)。
笔记
科判
以因缘的方式思维暇满难得
因缘的方式:颂词中有一个因果的关系,如果做无义,那么福德耗尽的时候,堕入恶趣,就很难再有解脱的机会。过去世积累的善因,今世成熟;今世造的恶业,来世成熟。
颂词
于此暇满人身作无义,彼后难获修行解脱身,
善趣之身福德耗尽时,死后下堕飘荡于恶道,
不知善恶不闻妙法音,不遇善士过患尤为大。
1. 总体思维
自己过去积下的善业、现在积累下的善因,同时也犯了很多的戒律、造了很多的罪业,二者相比之下,确实是做恶业多于善业。这就说明,投生到八无暇、远离十圆满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再次获得暇满人身宝的几率。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获得八有暇都很困难,获得十圆满就更困难。
2. 具体思维
获得八无暇
因:持戒
别解脱戒(比丘戒、居士五戒、沙弥十戒等):两百五十三条所断,十七条所修。
持戒只能获得人天善趣,无法获得解脱。唯有空性的见地才能解脱轮回,但是依靠发菩提心去摄持持戒的功德,可以成就证悟空性的助缘
菩萨戒:
深观派(文殊菩萨传给了龙树菩萨):根本堕罪十八条所断,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学处两条,支分恶作有八十条。最根本的戒律:不能伤害任何一个众生。
广行派(弥勒菩萨传给了无著菩萨):根本戒律有四种发心和八种行为,支分有四十六种。
金刚乘戒:
十四条根本戒,支分有八粗罪,大圆满十万三昧耶等。
比喻:
光壁撒豆
指甲里的土和大地的土
从六道所有的众生的数量去思维获得八有暇的众生非常稀少
获得十圆满
因:大量的布施、累积资粮
上供下施:
对象:上供三宝、下施有需要的人。
供品:可以是财物,也可以持戒的功德等等,观想修三十七供、三身曼扎、意幻供养等。
目的:为了获得十圆满,为了积累资粮,为了忏罪,为了证悟空性。
所断:千万不要傲慢(摧毁善根的三种过失)
修行善业的功德一定要上供下施。
获得十八暇满
因:具备清净的愿力,依靠很强的发心,摄持善根
反思:我们持戒、上供下施之前,有没有一个清净的发愿?
发愿内容:为了自己了脱生死而发愿(中士道),为了天下所有的众生能听闻佛法、证悟空性、了脱生死(上士道)。
以上三种都能做到,就能够自然而然获得种姓高贵的暇满人身。
3. 思维如何使得暇满具实义
反思:我们每天所作所为无非是五毒、十不善、世间八法。
由于我执和分别心非常严重,所以三毒、五毒就非常严重。我们在日常做事情的时候,很多时候三毒、五毒掺杂在里面。
十不善业:吃一顿饭、说使人不悦意的话
世间八法: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名利去做的事情。
实义:修行正法,达到解脱的彼岸。
如果要获得快乐,就应该行持善法:一天比一天快乐,后半生比前半生快乐,中阴比后半生快乐,后世比中阴快乐。“从快乐走向快乐”。
“故应除疲厌,驾驭觉心驹,从乐趣胜乐,智者宁退怯?”
如果要承受痛苦,就应该去造恶业:一天比一天悲惨,承受三恶道的痛苦。
思维的目的:
认识到暇满人身的实义:知道依靠这个暇满人身宝,可以脱离生死、证悟。
并且获得实义:无论依靠九乘次第中的任何一个法门,都能使得暇满人身获得实义。
下士道:修持十善,远离十不善。通过上供下施。通过修持不动业:四禅定、四无色定,投生到四禅天、四无色天等。但是无法承办中士道和上士道的真实实义 —— 再次获得暇满人身。
中士道:证悟无我的智慧。
上士道:
远道因相乘:离成佛的路非常遥远
近道金刚乘:“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秘密乘”
远道外密:事部、行部、瑜伽部
近道内密:生起次第、圆满次第
捷径光明道:大圆满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