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五他圆满
Last updated
Last updated
在以上讲述的五种自圆满基础上,五种他圆满的首要条件,就是值佛出世。
目前佛陀已宣说了深广正法,而且这些教法还流传于世间,更为幸运的是我能随法而转(进入佛门)。
贤劫:
不是每个劫都有佛出世
不是每隔一劫都会有佛出世
在贤劫中,这一尊佛到下一尊佛再出世,也还需要很久
如果能够学习三藏,就等同于佛陀给你讲法。通过闻思三藏,就能修习三学。
缘觉:
不需要靠任何一个导师、善知识。
去到一个坟墓的地方,拿到一个尸体的骨头,思考骨头从死亡来的,死亡顺着十二因缘倒推,了知死亡是从无明而来。
曾经修持过佛法,但没有获得证悟,投生到没有佛法的劫里面,在那里获得成就。(比例非常少)
无明:没有的东西,执着成为实有存在的东西。于是所有的烦恼和痛苦就产生了。
“何时有蕴执,尔时有我执,有我执有业,有业故有生” —— 《四百论》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十二因缘:无明 -> 行 -> 识 -> 名色 -> 六处 -> 触 -> 受 -> 爱 -> 取 -> 有 -> 生 -> 老死。
顺着去思维,证悟人无我。
逆着去倒推,证悟人物我。
劫:一个成、住、坏、空的循环为一个劫。
大劫:四个中劫为一个大劫。
中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个中劫。
小劫:人寿自十岁起,每隔一百年增加一岁,一直增加到人寿八万四千岁,为一个增劫;再由八万四千岁,每隔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称为减劫。如是一增一减,为一个小劫。
具德的善知识代表佛陀。释迦牟尼佛自身的化身,佛陀教法渐渐衰落的时候,自己变幻出十六罗汉,护持佛陀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十六罗汉:
当佛法衰落的时候,以具德的僧人的形象,精通佛法、充满智悲力,弘扬佛法。
巴沽拉尊者的化身,木雅这个地方投生八到十几次,土登曲吉扎巴尊者。
不是每一尊佛都弘扬密法。这一千尊佛里面,只有释迦牟尼佛有密法。
不是佛陀不慈悲而不宣讲密法,而是众生的根器不具足,不能成为密法的法器。
为了成就大圆满而修大圆满前行。
下一尊佛,弥勒佛出世,还有56亿7000万年。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住世5000年,现在已经过去2600年了,如果我们在佛法隐没的那个期间,投生为了人身,没有意义了。
了知上师的功德与事迹。
佛涅盘后度化众生的形式
佛陀化现为文字的形式度化众生。
佛陀化现为善知识的形式度化众生。
比喻:太阳遇到湖水。
公案:美德加纳尊者
佛陀在菩提迦耶成道,49天没有说法。帝释天和大梵天天王祈请佛陀转法轮。
三转法轮:
初转:四谛法轮
内容:空性方面,自空见;发心方面,为自己脱离轮回而去修持;引导众生获得阿罗汉果。传授出离心为主的法门。
地点:鹿野苑
二转:无相法轮
内容:空性方面,诸法不存在;发心方面,广度所有的众生。传授空性与菩提心的法门。
地点:灵鹫山
三转:善辨法轮,广分别法门。
内容:心性光明,如来藏(众生佛性具足,慈悲、智慧、力量结合,佛陀的功德全部具备)。密法,密宗的修法与灌顶国王嘉波扎(恩扎布德)。授记莲花生大师广弘密法。此外还有密法的法门,针对少数根基,宣讲了密宗的修法和灌顶。
地点:
佛法住世5000年:现在处于修法时期和教法时期更替的时期。2500~2600年。
证果时期:果期1500年。着重于修持
修法时期:1500年,
教法时期:1500年,讲经说法。
维持形象时期:500年。僧人披个袈裟,有没有持戒、精通三藏,不一定。
佛法隐没:连三宝的名号都听不到。
传承清净,完整无缺的教、证二法都在弘扬,才能称为“教法住世”。
传承:完整的教导。
三种传承:
藏传:小乘(俱舍论)、大乘显宗(唯识、中观)、五部大论、密法。
藏地效仿了那烂陀寺的传承、教学形式,确保传承完整、传承清净。
汉传
南传
稀有万幸的感受。
随法:皈依三宝、依照佛法而修行。意思是皈依三宝进入了佛门,成为如法的修行人。
悲心:高僧大德有慈悲心来摄受你。
正士:善知识、良师、益友,能指导你了解佛法、取舍善恶、修持佛法的人。只有得到了善知识、具徳上师的摄受,暇满人身才算是完整的。
比喻:向导之于陌生的地方。
不依止上师的过患:
不可能获得八万四千法门的要领(走弯路)
教证:库鄂仲三同门与阿底峡尊者的问答。“没有上师的窍诀,不可能与法相应。”
世间的任何小成就都需要明师,何况佛法大业。
佛陀因地遍访明师求法、求四句偈。
不皈依、不依止善知识,不可能获得成就
容易走火入魔
不了解修行的次第
针对个别根器的一些教言、教导,如果只看书,容易被误导
具德善知识的标准:《佛子行》
《经庄严论》上师十德
一个人拜了十年佛,但从来没有皈依,也没有得到任何传承。一个人遇到了一个具德的善知识,并且皈依,哪怕后面他一直也不修。二者的差别。
凭着自己对佛法的充分信心,五种他圆满是否就无足轻重?
出生于光明劫,最实现的利益是什么?
没有佛法的时代,最悲哀的状况是什么?
从长远来看,不愿接受佛陀的教育会有什么过患?
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有很好的自学能力,自学佛法能成就吗?
请回忆:八无暇、五自圆满、五他圆满。
十种圆满里面,自和他,是依据什么分类的?你赞同这样的分类吗?
凭着自己对佛法的充分信心,五种他圆满是否就无足轻重?
什么是“值佛住世”
佛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住世?
佛陀就像火、众生就像柴,如果有柴就会有火,柴很多火就大,柴越来越少,火就越来越微弱;最后没有柴了,火就灭了。佛陀最后入灭,因为他直接调化的已调化完了,不是说真正的所有众生都调化完了。能够以导师佛陀身相直接救度的众生已经完全救度完了。剩下的是间接的,他的事业的延续。他直接度化众生的因缘没有了,佛陀就会入灭。
请佛住世: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知佛欲涅槃,合掌速祈请,住世无量劫,莫令世间迷。
为什么值佛住世非常稀有?(密法非常稀有)
什么是缘觉?
什么是十二因缘?
什么是无明?
佛不住世的时候,也有缘觉、菩萨能够获得证悟、解脱,释迦摩尼佛成佛也没有上师,这与“五他圆满”矛盾吗?
独觉是通过一百劫的善根的积累,在最后一世的时候已经形成一种决定的势力,决定业已经形成了,最后一世不遇善知识也知道怎么修。他的发愿是:佛陀入灭、佛法灭尽、声闻灭尽的时候,我出现在世间当中,给众生种个福田。所以他的法性力或者说他自己的愿力就是这样的。独觉最早的时候在菩萨、佛这些导师面前,听闻相应于独觉乘的教法,听完之后就不断地修。一般来讲,独觉在一百个劫当中积累资粮、依止很多上师,不断修行法要,这是他的种姓决定。很多时候是在尸陀林当中观察尸体,通过死亡逆观到老、生、有、取、爱、受,最后就知道一切都是无常、都是无明,有了无明才会有尸体。如果灭了无明就会灭了行,行灭就是识灭,然后灭生故灭老死。通过逆观十二缘起就知道了解脱道,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了觉悟。这个叫作独觉——独自觉悟。独觉证得缘觉乘最高果位叫辟支佛或中佛。
释迦牟尼佛最后一世已是十地菩萨,这一世他是不需要上师的,他相续当中的法已经很稳固。还有十地菩萨在娑婆世界(印度)没有善知识,但不等于他不在刹土中依止其他的佛为善知识这个是不成问题的。
出生于光明劫,最实现的利益是什么?
什么是劫?
“贤劫”是怎么来的?
释迦牟尼佛是第几尊佛?
佛陀涅盘以后,佛法如何护持?
这种情况叫做“圣教空世”:不能叫暗劫这种情况叫什么呢?术语叫圣教空世。圣教空世主要是指什么呢?前一尊佛陀的圣教已经结束,比如说咱们的前一期是迦叶佛,这一期是释迦牟尼佛。迦叶佛出世转法轮到他的圣教慢慢隐没,再到释迦牟尼佛出世之前,这段期间是外道兴盛没有佛法的就叫做圣教空世。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还会延续一段时间,《法灭尽经》也会讲最后法灭尽的情况。最后佛法就会隐没,最后一代入灭的是谁?是十六大阿罗汉。是佛陀在世的时候,嘱咐(或者说是强制性地)让他们不能涅槃的十六位大尊者,他们居住在世间当中保护佛法。当佛法完全隐没之后,他们就会如佛教史中讲的那样同时入灭。十六罗汉入灭的时候也是佛法彻底没有了。从此直至弥勒佛出世期间,没有三宝名称,这个阶段叫做圣教空世。
三宝里面,你认为哪个最重要?
法宝(利益众生、弘扬佛法的角度讲)法宝分为教法和证法。
佛住世最好的利益众生的方法是什么?
转法轮,宣说正法。
请转法轮。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輪。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为苦惑迷众,燃亮正法灯。
为什么说佛住世,如果不宣讲正法,与佛不住世等无有异?
尽管佛陀在世,但如果佛陀安住在入定境界中,就不会有正法的光明,那时的佛陀虽然成佛了但不能称作为导师,因为还没有引导众生。佛陀虽然具有导师的资格,但是从引导众生的这个侧面来讲,只有一步一步地引导众生趋向于解脱,真实意义的导师才具有了,名和义完全相顺,才是真正具有导师的称号。
所以,那时的佛还不是导师——法也没有,通过什么来调伏众生呢?虽然佛陀的慈悲心永无间断,但众生还不能得到直接的受用,也不会有修行法的僧宝,这个时候是没有佛教光明的。当然佛宝是有的,但是世间当中还未出现三宝的真实名称,或者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还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与佛未出世几乎无有差别。从没有利益有情、没有通过法来度化众生的侧面来讲,佛陀这种出世和佛未出世没有差别。为什么?因为佛出世最大的必要性,就是要讲法、要以法来利益众生。佛法兴盛、佛法住世的因缘,就是法一定要弘扬开、法一定要在佛弟子心相续当中,能够让佛弟子了知佛法修学的内容。如此了解后,我们才可告诉别人什么是佛法,他人才能在佛法当中得到真实的利益。
错过佛陀讲法:
“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已获得甘露之妙法,纵于谁说他亦不了知,故当默然安住于林间。”说完在七七四十九日内没有讲法,后来梵天、帝释天祈求世尊转妙法轮。
即使高僧大德,如果没有讲法,也没有办法直接利益到众生:美德加纳尊者的公案
佛陀转了三次法轮,分别是怎么转的?内容、法要、发心、地点、根器等区别。
佛法住世多久?
佛法隐没以后会怎样?
圣教住世也是一样的,如果众生的福德还很深厚、对法的希求心大,佛法就会相应于众生的福德而在世间安住、弘扬。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有很多大德为了弘扬佛法而出世。但如果众生的福德越来越弱、烦恼越来强盛、罪障越来越深重,圣教就会越来越衰败,那么出世的这些有力量的大德显现上就越来越少。最后佛法就隐没了,显现成善知识的大德不会再出世了。
回向佛法长久住世。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持诸佛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
什么是“传承”,有哪三种传承?什么是“传承清净”?
没有佛法的时代,最悲哀的状况是什么?
什么叫“随法”?
进入佛门。
法:皈依三宝、依照佛法而修行。意思是皈依三宝进入了佛门,成为如法的修行人。
什么叫“进入佛门”?
不皈依,如给盲人点灯。
有意乐,有机缘皈依。
皈依三宝:宗萨仁波切也专门写了一本书《不是为了快乐》,论述了很多。学习佛法不是为了快乐,那为了什么?是为了觉悟的。
“救怖”:
第一种进入佛门是为了今生的消灾祛病。
进入佛门是因为害怕来世的恶趣痛苦。
“安乐”:
第一就是单单为了今生的丰衣足食等安乐。
第二是仅仅追求来世的人天乐果。
从长远来看,不愿接受佛陀的教育会有什么过患?
“随法而转”和之前“信心圆满”,有何区别?
什么是“悲心圆满”?
什么是“正士”?
什么是摄受?你怎么理解摄受?
被指引、引导。比喻:陌生的地方。
你觉得值遇具德上师很难吗?
就你所知,具德善知识的标准有哪些?你最看重哪个?
不依止上师的过患?
你怎么理解阿底峡尊者的教言?
从前,阿底峡尊者来西藏时,库鄂仲三人曾经向尊者请教道:“一个修行人要获得解脱或遍知果位,经论教典与上师的窍诀二者哪一个重要呢?”尊者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上师的窍诀重要。”三人又问:“这是为什么呢?”尊者答道:“即使对读诵传讲三藏无所不知,对诸法的法相无所不晓,但如果实地修行时不具备上师指点的实修口诀,就会造成正法和行人互相脱离的结局。”
要把读诵、传讲的整个三藏归纳成能够调伏心的修法的窍诀,必须要有上师的指点。学习、通达、背诵了这么多,实际要解脱时,到底怎样去修呢?我们靠自己不一定能搞清楚。知道很多、但不知道怎么去用。就像一个人有很多土地或者有很多钱,但是不知道怎样使用,怎样投资。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有智慧的人来指点:你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这部分钱应该这样,那部分钱应该那样,这个有智慧的人会把财富给你理的很清楚,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不会损失而会增上。所以说,他有庞大的资源,信息量很多,但是怎样在这么大的信息量中找到调伏自己心的方式?这时候需要一个明眼人来指点。在实际修行、想要解脱的时候,怎样把这么多的知识转换成能够让你突破轮回的殊胜的要点、利器呢?经论教典有很多,但是真要用在突破轮回上,好像每个都行,又好像每个都不行。为什么呢?因为内心中并没有把握该怎样去修。这时候就需要把这些知识变成世间修行的窍诀、变成次第的修法。变成窍诀之后,就可以从这里入手突破轮回的障碍,就可以获得遍知果位。如果没有上师的实修口诀,就会造成正法和行人相互脱离,正法是正法,行人是行人,正法和行人的相续有很大的距离,没办法相融合。
《前行》就是窍诀:显而易懂义深极希有,无等上师无谬之口传,依照自心定解此宣说,愿师本尊加持我相续。此大圆满龙钦宁提内外前行,是依照无等殊胜上师的口传而记录下来的。
有的人拜佛了十年,但是还没有皈依;有的人遇到了具德的上师,然后在上师座下皈依,获得了上师的摄受,之后没有怎么修。在心相续中,对佛法的认识和差别,你觉得哪个相对好点?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皈依了,对佛法是有定解的。
皈依的功德。
有传承上师不共的加持。
你获得了五种他圆满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善加利用,清净修行。
前世
无明 -> 行 -> 识(因位识)
能引支
第一重因果
今生
识(果位识) -> 名色 -> 六处 -> 触 -> 受
所引支
第一重因果
今生
爱 -> 取 -> 有
能生支
第二重因果
后世
生 -> 老死
所生支
第二重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