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讲:以数量差别和比喻的方式思维暇满难得
思考题
逐字解释科判和颂词。
强调:与前面“以因缘的方式”思维暇满难得,这一讲以“数量差别和比喻的方式”思维暇满难得,是从“果”上对暇满难得进行观察和思维。
仪轨中的“次第”具体指的是什么?
并非指佛法次第,而是指三恶道及三善道,每一道不同的状态,自下而上,层层对比区分。
全球人类数量已经突破70亿,是否说明人身并不难得?
否。
与六道总体比较可知
与现量可见的旁生道比较可知
与圣教量的地狱、饿鬼道比较可知
但是相比于十八暇满人身,人身确实不难得。
为什么数量差别这么悬殊?
有种说法是一开始地狱是没有众生的,后来慢慢在减劫中造恶业,于是地狱众生越来越多。
“再观余人非法作恶行”
书中用了哪四种比喻来说明人身之难得?(逐一解释)
白天的星星和晚上的星星
盲龟浮木
光壁撒豆
优昙花
特别比较一下人道中获得暇满的人和其它几类相似人身的人。
结合《前行引导文》“假设还有缺憾不足,那么即便世间法方面聪明伶俐、智勇双全,但也不能称得上是珍宝人身,只能算是普通人身,或者称为相似者、灾祸者、无心者、空返者。这种人就像手握如意宝却无义空耗,或者已到珍宝金洲却空手而归一样。”
“相似者”、“灾祸者”、“无心者”、“空返者”
用数量对比和各种比喻的方式来思维的目的是什么?(开放讨论)
认识到暇满难得,减少执着,舍弃世间八法,生起出离心
脚踏实地的精进实修,断除懒惰、懈怠
生起“暇满人身”仅此一次的紧迫感。“暇满难得犹如优昙花,既得大义超胜如意宝,获得如是此身唯一回,若未修持究竟大义果,我等无义虚度此人身,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愿获暇满实义求加持。”。—— 《麦彭仁波切 · 开显解脱道》
对暇满难得生起定解
对没有获得十八暇满的众生产生悲心,并发愿度化他们 “路人无怙依,愿为彼引导, 并作渡者舟,船筏与桥梁。” —— 《入行论》
通过修行三学来激发智慧和慈悲心,帮助自他脱离痛苦。
有人说获得密宗灌顶,七世之内就能成佛。那么,暇满难得是不是很容易?
确实,殊胜的因缘已经证明了
不破密乘戒(步入密乘的基石)
密乘确实是超胜的捷径
修持密法确实有广大的方便上供下施、持密乘戒的功德无量、每天念诵修法等都会发清净愿。
这一阶段的祈祷是针对哪种歧途而进行的?
认为暇满人身能够轻易获得,不相信这有赖于各种因缘
对于数量、比喻等方式表面上接受,内心却半信半疑
对人身的真实义和达成真实义的途径,持怀疑或否定态度
笔记
科判
以数量差别和比喻方式思维暇满难得
从果的角度来观察
颂词
如许有情数量与次第,思维获得人身甚稀有,再观余人非法作恶行,依法行持寥寥若晨星,愿转念心向法古汝知,不行卑下谬道尊遍知,具大恩德无二上师知。
数量的角度来讲:“如许有情数量与次第,思维获得人身甚稀有”
比喻的角度来讲:“再观余人非法作恶行,依法行持寥寥若晨星”
祈祷上师加持,认识到暇满难得:“愿转念心向法古汝知,不行卑下谬道尊遍知,具大恩德无二上师知。”
数量
分别观察(两两比较):上一道和下一道的数目进行比较
地狱道的众生多如大地微尘
饿鬼道的众生多如恒河沙
畜生道的众生犹如酒窖中的酒糟
阿修罗道的众生犹如暴风中的雪片
人天道的众生犹如指甲所积的灰尘一样
总体比较:
如金字塔的形状
获得人天善趣的人在塔的上部,获得十八暇满更是在塔尖
旁生(现量见)和人身的数目比较:
一种生物:博茨瓦纳蚂蚁的数量 和 地球上70亿人的数量
多种生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旁生的数量 和 地球上70亿人的数量
比喻
白天的星辰 和 夜间的星辰
能够如里如法修持佛法、通过闻思修持来成佛的人,就像白天的星星一样罕见。
次第比较:
地狱的众生如夜间的星星,饿鬼的众生如白天的星星。
饿鬼的众生如夜间的星星,畜生的众生如白天的星星。
畜生的众生如夜间的星星,人道的众生如白天的星星。
人道中的比较:
三种人身:
相似的人身:虽然获得了人身,也诸根具足,但是不知因果取舍,不知业果异熟,常造不善。
中等的人身:虽然有行善但未步入正法、趋入佛门,或者是虽然皈依佛门但没有真正闻思修,或者只是精勤听闻词句,所行仍然是善恶夹杂。
暇满人身宝:自己精进闻思修持,而调伏自相续中烦恼,并且劝人行善、弘扬正法。
不信佛法,只做恶业如夜间的星星,善恶兼半的人如白天的星星。
善恶间半的人如夜间的星星,闻思修佛法的人如白天的星星。
盲龟浮木
内容:巨大的海洋,有一个盲龟,一百年才浮出水面一次,海面上有一块带有一个孔的木轭,漂浮不定。获得暇满人身的难度,比盲龟要将头伸进木轭孔里的难度更大。
比喻:
大海洋:三恶道
盲龟:不知善恶取舍的无明众生
一百年浮出水面一次:沉沦在三恶道的机会非常多,偶尔获得三善趣的机会
木轭只有一个孔:人天的身份非常稀少
木轭随风浪飘动:随着善业所转
盲龟偶遇木轭孔:获得暇满人身宝的难度非常大
光壁撒豆
光滑的墙壁上撒黄豆,黄豆有可能会粘在墙壁上。
优昙花
优昙花非常稀有,只有佛陀出世的时候才会盛开,佛陀涅盘的时候就凋谢。优昙花盛开的非常短暂,凋谢得也很快。
有的资料说优昙花三千年开一次,所以非常稀少。《法华经・方便品》中说:“譬如优昙花一切者爱乐,天人乃稀有,时时乃一出。”
思维
为什么人天的数目这么少而恶趣众生的数量这么多呢?
“果”在数量上如此悬殊,可以从因上观察到:现在人,多造恶业“高举魔幢者”,少有“高举佛幢者”和“摧毁魔幢者”。
暇满人身之珍贵
暇满人身犹如摩尼宝
摩尼宝:指能如自己意愿,而变现出种种珍宝之宝珠。
能够满足自己趋入善道,也能满足自己趋入恶道。
(接上)思维行善还是造恶,主权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
虽然得到了人身,但对于无有正法光明而无恶不作的人来说,甚至比恶趣众生还下劣。“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 —— 《入行论》
如今无论是行善还是造恶,主权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颂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此身一切善恶之奴仆”。
(接上)唯有善法能救护
“死亡来临的时候,无论你世间福报、名利是怎么大,对解脱是一点点的帮助都没有,唯一是佛法有帮助” —— 师说
“临终弥留际,众亲虽围绕,命绝诸苦痛,唯吾一人受。魔使来执时,亲朋有何益?唯福能救护,然我未曾修。” —— 《入行论》
对此深思一番之后,想到自己如今已获得了真实暇满,拥有修行佛法的机会,应当感到无比的欣慰、喜悦,如盲人在垃圾堆里捡到了如意宝万般的喜悦,有欢喜之心还要有珍惜之心。
“今生吾获福,善得此人身,犹如目盲人,废聚获至宝” —— 《入行论》
若未好好把握,失而不复得
“暇满人身极难得,既得能办人生利,倘若今生利未办,后世怎得此圆满?” —— 《入行论》
“若时自在住顺处,设此不能自摄持,堕落险处随他转,后以何因从彼出?” —— 《入中论》
我如今已获得珍宝人身,并遇到了殊胜的上师、殊胜的正法,自己也对三宝生起了信心,这是十分难得的缘分。因此,一定要精进修法。
“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若我已解此,因痴复怠惰,则于临终时,定生大忧苦。”—— 《入行论》
“由往昔积累的福德力,如今获得了具有十八种暇满的人身,如果没有求得殊胜妙法精华,而在追求今生的衣食住行和世间八法中无义虚度枉然耗尽,那么在临终时只能是手抓胸口,追悔莫及,那该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事!” —— 《前行引导文》
“获此人身宝,得摩尼难比,诸无厌离人,岂不见空耗?遇殊胜上师,得王位难比,诸无恭敬者,岂不视等伴?求发心律仪,得官位难比,诸无悲心者,岂不见抛石?得续部灌顶,轮王位难比,诸无誓言者,岂不付东流?见心性本面,见诸佛难比,诸无精进者,岂不见迷乱?” —— 《前行引导文》
悲性于佛广大果,初犹种子长如水。常时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赞大悲心。—— 《入中论》
“有的人说他是见到了佛菩萨的刹土,就觉得自己修的非常好了,其实很多时候,这已经是执着了,分别了。修行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解脱,真正的解脱是心里没有执着烦恼,没有分别,而不是看到一种实有的东西” —— 师说
“故应除疲厌,驾驭觉心驹,从乐趣胜乐,智者宁退怯?” —— 《入行论》
祈祷
愿转念心向法古汝知
不行卑下谬道尊遍知
谬道:
认为暇满人身能够轻易获得,不相信这有赖于各种因缘
对于数量、比喻等方式表面上接受,内心却半信半疑
对人身的真实义和达成真实义的途径,持怀疑或否定态度
具大恩德无二上师知
补充:
比喻:须弥山针的比喻。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