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讲:行菩提心的学处(4)智慧度

思考题

1. 为什么六度当中智慧度最重要?影响我们人生观、世界观的是什么?

  1. 了知佛教的对于一切万法的看法,即佛教的世界观。

    1. 智慧是六度的总指挥。若无智慧摄持,之前的五种波罗蜜法门都会像一群盲人。

    2. 若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以无明愚痴为导向,这样的人生将充满痛苦。

  2. 影响我们人生观、世界观的是“无明愚痴”。

  3. 智慧的本体是辨别法,所谓的法是多数词,是指所知——轮回、涅槃、道位所摄的一切法。

2. 什么叫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1. 闻所成慧:

    1. 定义:听取善法词义的闻所成慧。即在上师善知识处正确听闻二谛道理,获得正见。闻慧是指对于上师所传讲的一切正法的词义,自己听闻后原原本本地理解。

      1. 接收为主:闻慧的因就是听闻。听闻之后得到的智慧叫闻慧,如果你没有听懂,那么就没有闻慧。必须要听了,听懂了,然后了解了。理解了多少,原原本本理解了多少,就得到多少闻慧。

      2. 喜欢听闻,但没有接收:虽然是原原本本的理解了,但是对我们的影响还是比较浅的,这种闻慧是比较容易退失的。有些人喜欢听法,但是不喜欢思维,他就觉得听法很好,也很喜欢很享受,听法的过程当中那种欢喜心,上师讲的这个法很喜欢听,在听的时候有的能够理解,有的时候有些震动,有的时候也很高兴很欢喜,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听法的功德很大。所以有些人只是喜欢听法,不喜欢思维。

    2. 作用:能认出烦恼。

      1. 依二谛抉择万法实相:智慧的本质是通达万法的实相,所谓的法是轮回/涅槃/道位所摄集的一切万事万物。

  2. 思所成慧:

    1. 定义:通过思维所听闻的法义,正确领会见地,称为思所成慧。舍弃原有的错误观念和错误的执著,树立正见。

      1. 思慧的因就是思,思考,思考的对境是什么呢?思考的对境是闻慧,闻慧作为思考的对境。思慧一定是要思维在上师这儿得到的闻慧。

      2. 问前要自己先思考:你问之前,还是要先思维,如果你能够想到的所有理论都已经用过了,还想不通的话,再去问,就是说前期的工作是自己要竭尽全力去想,如果还想不明白,再去问的时候,别人一点你就通了。为什么呢?因为你该做的准备已经做了,如果你没有思考,一个问题冒出来马上就去问,虽然别人也给你回答了,但是你没有通过前面的思维,即便得到了答案,但是也会很容易消散,这个印象不深刻。

      3. 讨论前要预习:大家在家里都不看书,不做准备讨论什么,大家你看我看你。没什么讨论的东西,达不到深度;如果大家在家里都看了书,也思维过了,就有了讨论的基础,大家都做了准备,讨论之后,会容易碰撞出一些不一样的智慧,这样互相之间就可以利益。

    2. 作用:能抑制烦恼。

      1. 树立二谛正见:对上师所传讲的一切法义,不能表面随便听听、表面了解;要通过反复思维而加以研究;不懂的地方请教上师善知识;不要似是而非、不懂装懂,而要确定生起定解;建立起对于佛法整体和局部架构、原理和目的的一系列清晰认知,即二谛的正见。

      2. 熟悉修行窍诀和方法:必须做到未来在寂静深山独自闭关时,修行的窍诀和方法不需要再请教别人,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运用智慧工具破除根本二执:产生缘起和空性不可分割的定解。

  3. 修所成慧:

    1. 定义:实修思维得出的法义而领悟本性胜义,称为修所成慧。让正见在自心当中显现出来,成为自己原发的智慧,从而超越轮回回归到生命本原的真如状态。所谓的修慧,也就是指真正了知法义后通过实地修行而在自相续中对实相之义生起真实无倒的证悟,彻底生起定解,解脱是非之网后现见实相的本来面目。

      1. 修慧的因就是修行,然后修行的所缘就是思慧、定解。你所修的一定是定解,因为修行要有一个所缘境。如果闻思和修行脱离了,就会变成什么呢?盲修瞎炼。“无始以来,我们就是在胡思乱想,根本没什么用” —— 《定解宝灯论》。

      2. 如果闻思之后不修,闻思对你来讲没有太大的作用。思慧是提炼出定解,修的时候就是缘这个定解反复串习,所谓“实修”也就是反复串习。

    2. 作用:能去除烦恼、断烦恼根。

    3. 生起过程:逐渐体证万法显现的内在意义而逐步灭除人法二执。通过闻思正确了知法义,生起定解。在正见定解的基础上,在座上实修。通过修行在自心中对实相生起真实的证悟,彻底生起定解,解脱是非二元之网后,现见实相的本来面目。

    4. “如人梦子死,梦中知无子,能遮有子想,彼遮也是假。” —— 《入行论》

    5. “清净脉现报身刹,法性尽地破宗派”。

    6. 幻化八喻:实修时,采用龙钦巴大师《心性休息》中的“显现观为幻化八喻”。对于色、声、香、味、触五种外境的一切显现,都观修为无实有的八种空色幻化比喻。

      1. 如梦境:一切本来没有,而在迷乱者面前显现

      2. 如幻术变出大象/牛马等:由因缘缘起聚合而突然显现。咒语不停止就不会消亡,只要我们的业风不停止,整个六道轮回就会显现。而且轮回中的显现和消散,并不是真实的。

      3. 如眼病看到的毛发或光影:本来没有而显现为有。

      4. 如阳焰:正在显现时无实有

      5. 如空谷回声:里里外外都不存在而显现

      6. 如寻香城:没有能依和所依

      7. 如镜中的影像:显现却没有自性

      8. 如海市蜃楼:本来没有而显现一切。

    7. 思考分析的智慧:

      1. 通过观察这些外境粗重显现,和自己执为实有的身体都分析为微尘,从而断定无境空性。

      2. 将内在执著的心识分析为无分刹那,或者分析心的来处、住处、去处了无所得,从而断定无执空性。

      3. 这样证悟根本没有任何能取所取的见地,就在这样的无依空性境界中安住。

    8. 入定的智慧:

      1. 由此(幻化八喻)了达外境的显现均是虚妄的本性,再通过观察显现这些的作者——有境心的自性,从而在对境显现不灭当中止息执著对境的分别念,于证悟虚空般明空法性的境界中安住,这就是智慧度。

        1. “达外境的显现均是虚妄的本性” 首先破外境。

        2. “从而在对境显现不灭当中止息执著对境的分别念” 再破心。因为对境和心也是观待的,如果对境是假的,心不可能实有。

          1. 方案一:因为破外境而止息对心的分别念。

          2. 方案二:了知外境是假的,再回头通过离一多因等再观察心本性不存在实有。

        3. “显现不灭当中止息执著对境的分别念” 正在显现的时候,我们要了解它的空性。看的时候一切都是明明清清的显现。我们在此同时要知道它的本性是空的,这就是真实的空性。真正的空是正在显现的时候,我们就要了知它的本性是虚假的。正在做梦的时候,不需要醒来知道梦境的本性是假的,正在幻变的时候就是假的。

      2. 身不动、语不言、心不分别

      3. 外境显现不灭,熄灭执著外境的分别念

      4. 内在空明的觉性灭尽一切执著戏论

      5. 中间没有身心所依而自然显现法性

      6. 在虚空般的明觉空性、不可言思的大智慧、离意中观超越二元对立的真如本性中安住,一直持续入定状态

      7. 这就是智慧度,这种在入定当中得来的智慧,和思考分析得来的智慧有着天壤之别

3. 依照麦彭仁波切的教言,怎样理解世俗谛与胜义谛?

  1. 成为心名用三法的对境,就是世俗谛。

    1. 茶杯为例

      分别心所感知的对境:“这是茶杯”——分别心

      语言可表达:嘴里发出“茶杯”的声音——名言

      身体可对它实际作用:“能用来喝水”——功用

  2. 超越心名用的对境,就是胜义谛。

    1. 举例:

      分别心不能感知

      语言无可宣说

      身体不能对它实际作用

4. 小乘经部、有部、大乘唯识,中观自续派、应成派,请简述他们各自对世俗谛与胜义谛的见解。

  1. 有部

    1. 世俗谛:粗大五蕴等一切法

    2. 胜义谛:色法由无分微尘的自性构成而存在。心识由无分刹那的自性构成而存在。

  2. 经部

    1. 世俗谛:不能起作用的诸法

    2. 胜义谛:显现而能起作用的诸法

  3. 大乘唯识

    1. 世俗谛:遍计所执法和依他起

    2. 胜义谛:圆成实

  4. 中观

    1. 世俗谛:因缘和合的一切万法

    2. 胜义谛:万法本性空不实存

5. 怎样思维观修智慧度?密勒日巴尊者是怎样总结六度的?

  1. 密勒日巴尊者是总结十度:

    1. 除了断除我执以外,没有什么布施度;

      1. 最殊胜的布施度就是把我执断除了。因为布施是一种舍心,布施度是一个舍心所。真正的布施圆满是什么?舍除我执,把我执舍弃了是最圆满的布施。因为我执就是所有轮回的根本。

      2. “身财及果德,舍予众生心,经说施度圆,故施唯依心。”

    2. 除了断除狡诈外,没有什么持戒度;

      1. 持戒的精神就是断恶止非。所有的恶和这种过患,其实就是狡诈。如果我们有狡诈的心,心就不直,不纯厚,这个时候就会做很多非法的事情。

      2. 遣鱼至何方,始得不遭伤?获断恶之心,说为戒度圆。

    3. 除了不畏深法义外,没有什么安忍度;

      1. 所有的安忍当中,最深的安忍就是无生法忍。

      2. 万法空性,究竟来讲无因果的空性见,无佛无众生的见解,这方面就是很甚深的锲合于法界的意义。

      3. 比如说别人在打你的时候,骂你的时候,你都能够不生嗔心,或者你在修法的时候能够忍耐苦行。但是如果你对甚深的实相接受了的话,你完全不需要强忍。

      4. “知道”和“相信” —— 智慧金刚仁波切

    4. 除了不离修行外,没有什么精进度;

      1. 不离修行呢?就是在行住坐卧当中都不离开修行的自性 ,这个叫精进。

      2. 所谓的精进度不是表面的做得特别精进,过午不食也好,或者那种长坐不卧也好,或就是说你修了多少遍加行也好。但是其实来讲精进还是应该在内心当中安立的,不是在行为上面安立的。

      3. 心完全不离开修行,一直在修行的状态当中。“我修法也不是很精进,但是我的心从来没有离开过喇嘛仁波切。” —— 益西加措上师

    5. 除了安住本性外,没有什么静虑度;

      1. 安住本性是最了义的静虑。

    6. 除了证悟实相外,没有什么智慧度;

    7. 除了所做如法外,没有什么方便度;

      1. 我们的所作所为都非常的如理如法:所作所为都相应于佛经,相应于论典,相应于上师的窍诀。

    8. 除了摧伏四魔外,没有什么力度;

      1. “力”就是没有违品,不被违品伤害叫力。

      2. 蕴魔,死魔,天魔,烦恼魔;有碍魔、无碍魔、欢喜魔、傲慢魔。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

    9. 除了成办二利以外,没有什么愿度;

      1. 愿度到彼岸,就是发愿到彼岸之后,他是发愿马上成熟的。成办圆满自利和圆满他利之外没有别的愿。

    10. 除了知惑自过外,没有什么智度。

      1. 谓的智度就是了知世俗的因果的一种缘起,很微细的因缘缘起都能够了知,这个是智度。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