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 《大圆满前行释修宝典》
    • 【共修提问】
    • 第一百零一讲:上师瑜伽(十一)
    • 第一百讲:上师瑜伽(十)
    • 第九十九讲:上师瑜伽(十)
    • 第九十八讲:上师瑜伽(九)
    • 第九十七讲:上师瑜伽(八)
    • 第九十六讲:上师瑜伽(七)
    • 第九十五讲:上师瑜伽(六)
    • 第九十四讲:上师瑜伽(五)
    • 第九十三讲:上师瑜伽(四)
    • 第九十二讲:上师瑜伽(三)
    • 第九十一讲:上师瑜伽(二)
    • 第九十讲:上师瑜伽(一)
    • 第八十九讲:古萨里修法(四)
    • 第八十八讲:古萨里修法(三)
    • 第八十七讲:古萨里修法(二)
    • 第八十六讲:古萨里修法(一)
    • 第八十五讲:古萨里修法简介
    • 第七十二讲:观修金刚萨埵 —— 意义与重要性
    • 第七十一讲:观修金刚萨埵 —— 实修步骤、意义与重要性
    • 第七十讲:行菩提心的学处(4)智慧度
    • 第六十九讲:行菩提心的学处(3)精进度、静虑度
    • 第六十八讲:行菩提心的学处 (2)持戒度、安忍度
    • 第六十七讲:行菩提心的学处 (1)布施度
    • 第六十六讲:发菩提心的具体实修引导(5)自轻他重
    • 第六十五讲:发菩提心的具体实修引导(4)自他相换
    • 第六十四讲:发菩提心的具体实修引导(3)自他平等
    • 第六十三讲:发菩提心的具体实修引导(2)菩提心的本体和分类
    • 第六十二讲:发菩提心的具体实修引导(1)四无量心
    • 第六十一讲:菩提心的核心
    • 第六十讲:发菩提心
    • 第五十九讲:皈依的修法
    • 第五十八讲:胜义皈依
    • 第五十七讲:密皈依
    • 第五十六讲:内皈依
    • 第五十五讲:外皈依
    • 第五十四讲:皈依的学处
    • 第五十三讲:究竟的护佑 —— 皈依
    • 第五十二讲:仪轨略释
    • 第五十一讲:如何学习上师
    • 第五十讲:怎样依止上师
    • 第四十九讲:如法观察上师的资格
    • 第四十八讲:思维“追随上师的必要”
    • 第四十七讲:思维解脱的利益
    • 第四十六讲:思维天道之苦和轮回的本质
    • 第四十五讲:思维四支分苦和非天之苦
    • 第四十四讲:思维生、老、病、死苦
    • 第四十三讲:思维人道三大根本苦
    • 第四十二讲:思维旁生的状况
    • 第四十一讲:思维隐住饿鬼和空游饿鬼的状况
    • 第四十讲:思维近边狱和孤独狱的状况
    • 第三十九讲:思维八种寒冰地狱的状况
    • 第三十八讲:思维八种炽热地狱的状况
    • 第三十七讲:思维六道轮回总体的痛苦
    • 第三十六讲:痛苦 —— 思维轮回诸苦
    • 第三十五讲:思维一切业的自性
    • 第三十四讲:思维应行的十种善业
    • 第三十三讲:思维应断除用意念所造的贪欲、嗔恚、邪见三项恶业
    • 第三十二讲:思维应断除用口所造的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四项恶业
    • 第三十一讲:思维应断除用身体所造的杀、盗、淫三项恶业(盗、淫)
    • 第三十讲:思维应断除用身体所造的杀、盗、淫三项恶业(杀)
    • 第二十九讲:果报的类别
    • 第二十八讲:业力 —— 思维因果不虚
    • 第二十七讲: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 第二十六讲: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 第二十五讲:思维死期无定而修无常
    • 第二十四讲: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
    • 第二十三讲:思维高僧大德而修无常 & 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
    • 第二十二讲: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
    • 第二十一讲: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
    • 第二十讲:仪轨略释
    • 第十九讲:总说无常——深思世事不确定
    • 第十八讲:断缘心识八无暇
    • 第十七讲:骤缘八无暇
    • 第十六讲:以数量差别和比喻的方式思维暇满难得
    • 第十五讲:以因缘的方式思维暇满难得
    • 第十四讲:祈祷上师
    • 第十三讲:五他圆满
    • 第十二讲:五自圆满
    • 第十一讲:思维八有暇
    • 第十讲:思维八有暇
    • 第九讲:共同前行修持的目的
    • 第八讲:启请呼唤上师
    • 第七讲
    • 第六讲
    • 第五讲
    • 第四讲
    • 第三讲
  • 实修教言
    • 金刚精要悦耳宝藏论 —— 直断(密)
    • 大圆满简明窍诀
    • 指认心性之教言
    • 彻却关要
    • 宗萨仁波切禅修问答
    • 龙钦巴尊者教言
    • 普巴扎西仁波切:祖师法会开示(内、外、密的上师)
    • 究竟胜义之教言——精要明镜
    • “彻却”与大圆满心部的“四瑜伽”
    • 十个“怎么办?”
  • བདུད་རྩིའི་པདྨོ། Lotus of Ambrosia
  • བསམ་དོན་ཀུན་འགྲུབ། Fulfilling All Wishes
Powered by GitBook
On this page
  • 1. 天人是否已经摆脱了死亡的控制
  • 2. 内情众生都会死的原因是什么?
  • 3. 思维内请众生都不离无常,是否会让我们内心边的悲观消极?
  • 4. 经常念死无常会不会让自己和家人很不吉祥?
  • 5. 了解内情众生都不离无常,我们应该如何积极作出正面的回应?

Was this helpful?

  1. 《大圆满前行释修宝典》

第二十二讲: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

Previous第二十三讲:思维高僧大德而修无常 & 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Next第二十一讲: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

Last updated 4 years ago

Was this helpful?

1. 天人是否已经摆脱了死亡的控制

  1. 【思考】什么是有情众生?

  2. 【思考】“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这个主题,包括佛陀、莲师、世间尊主吗?

    1. 在宇宙之中,只要有生命的,都是内情众生。(这个主题里面,佛陀、莲花生大师、高僧大德、证无空性的大成就者,和所有的世间尊主不包括在这个主题的思维里面。)

  3. 不论多样化的寿命,不变的是 —— 投生就一定要死亡

    1. 三界六趣所有的众生都会死 —— "上至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天,一直到欲界地狱之间的所有众生,没有一个能逃脱死亡"。

    2. 除了莲花生大师、布玛莫扎,世间尊主外

  4. “地上或天间,有生然不死,此事汝岂见,岂闻或生疑?” —— 《解忧书》

  5. 投生的方式各式各样:

    1. 投生的地方不一样

      1. 无色界,只有一个心识,处于一种禅定的状态。

      2. 地狱投生,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木板、绳索里面都有可能有众生

    2. 投生的方法

      1. 胎、卵、湿、化

    3. 寿命的多样化:

      1. 长的有好几大劫

      2. 短的甚至只有几分钟

      3. 寿命不是固定的:天道、地狱、饿鬼

      4. 寿命不是固定的:人道、畜生道、南瞻部洲

  6. 【思考】为什么投生?

    1. 业力、烦恼,我执 —— “何时有蕴执,尔时有我执,有我执造业,从业复受生” —— 龙树菩萨《中观宝鬘论》

    2. 因为有烦恼,所以造业,业不同,所以投生的地方、寿命就不一样

  7. 【思考】视频中上师是如何讲述我们周边、自己身上的无常的?

    1. 周边:

      1. 现在眼见的70亿人,百年之内一定会死

      2. 祖祖辈辈的亲友,如今也大多只能见到自己的爷爷奶奶

      3. “有等见死处胎时、有等死于出生时,亦有死于婴孩时、于幼或于老年时。复有死于壮年时、如是一一趋死亡。若谓此人年尚少,谁敢说其不会死?” —— 《教言集》

    2. 自己:

      1. 头发的变化:

        1. 黑色变白色

        2. 浓密变稀疏

      2. 身体:

        1. 健壮变衰老

    3. 【思维】自己也会跟他们一样死亡

2. 内情众生都会死的原因是什么?

  1. 因缘和合(因果关系):

    1. 投生靠业力牵引(不由自主)

    2. 维持靠因缘暂时聚合(变幻不定)

  2. “三界无常如秋云,众生生死如观舞,生命如空中闪电,迅速逝去如飞瀑” —— 《方广大庄严经》

  3. “死魔阎王有如捕鱼鹰,生老病死恰如水车轮,于此世间老幼或贫富,无有不堕阎王之手中”

3. 思维内请众生都不离无常,是否会让我们内心边的悲观消极?

  1. 无常蕴含着机遇

    1. 世间:可以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2. 出世间:可以投生到更好的地方,甚至获得解脱、证悟法身

  2. 无常让我们坚强

    1. 世间:

      1. 紧张的生活中放松

      2. 提高挫折的承受力

    2. 出世间:

      1. 不执着修行状态的变化无常

  3. 无常本身是无利无害的,是因为用消极的眼光去看,所以就消极;如果用积极的眼光去看,那么就积极。

  4. 有一个更好的目标:“一定要好好活着”改为“我一定会死亡”

  5. 给自己一个计划:成为大圆满法器,修持大圆满,成就法身

  6. 杜绝无益的繁忙,或虚度光阴。杜绝散乱、懈怠、懒惰。

4. 经常念死无常会不会让自己和家人很不吉祥?

  1. 无常本身是一个既定事实,无所谓吉祥和不吉祥。

  2. 相反思维无常会更加善待周边的亲友。

  3. 学佛,思维无常是对自己的鞭策,精进修行;对众生,则是善巧方便,让人感到吉祥快乐。

  4. 由于思维死亡无常,我们知到天天造业,死亡的时候会非常痛苦,死亡之后也会去不好的地方,于是会改正自己的身口意,相反使得今生和来世越来越吉祥。

  5. 学佛就是要获得三世快乐:“学佛就是要我们今生快乐,临终自在,未来解脱” —— 普巴扎西仁波切

  6. 对很多高僧大德,生死自在,死亡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机会。

5. 了解内情众生都不离无常,我们应该如何积极作出正面的回应?

  1. 因为认识到一定会死,为了下一世,一定要修持善法

  2. 【思考】“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这个主题,修成的标准是什么?

    1. 重视死亡:死亡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2. 认出死亡:每个人都会死

    3. 了知死亡是一个机遇:能成就法身佛

    4. 死亡充满了挑战:修善即为解脱舟,造恶即是轮回锚。计划使自己成为大圆满的容器,修持大圆满,成就大圆满。

“教法乘次无量,入乘之门众多,演说之词聚亦广大,然若未能修持真实义之精华,胸中虽持十万之多法函,临终之时亦难获真实利益。 …… 若不作死时不定之准备,临终之时则不成必要之大义。” —— 龙钦巴尊者《精要明镜》

173KB
22.png
image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