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讲:仪轨略释

颂词

此刻未受疾苦所逼迫,未成不能自主仆役等,此时缘起聚合得自在,若于懈怠暇满虚耗尽,眷属受用以及众亲友,莫言此等即便执爱身,亦从寝卧之处弃荒野,且被狐狸鹫犬噬扯时,中阴境相极度大怖畏,愿转念心向法古汝知,不行卑下谬道尊遍知,具大恩德无二上师知。

此刻未受疾苦所逼迫,未成不能自主仆役等,

  1. 肉体上的病痛

  2. 精神上的挫折

此时缘起聚合得自在,若于懈怠暇满虚耗尽,

  1. 正信无常的前提是认同有轮回,并认同因果。

  2. 世间有两种人:一种是实在闲得无聊;一种是忙得不可开交。

  3. 计算时间:

    1. 一辈子多少年?

    2. 每天多少小时?有多少小时能闻思修?闻思修的时候又有多少时间是有质量的?

  4. 浪费时间:看电视看得太过、上网玩游戏太过,就会影响到很多。购物、消遣。吃吃喝喝。发呆。做家务、办闲事。

    1. 适当的,适可而止。

    2. 主动的做时间管理。

  5. 分享公案:

    1. “不要在吃喝上浪费时间” —— 索达吉堪布

    2. 上师带着师兄们一起去买衣服,上师买衣服很快,先大概逛一圈,然后一口气买一大堆,买完就回道场。其实就是既买到物美价廉的衣服,又节约了时间。

眷属受用以及众亲友,莫言此等即便执爱身,亦从寝卧之处弃荒野,

  1. 沉迷于亲友:

    1. “当一个而去世了以后,本来我们对这个人很喜欢,很在意这个人,当他生命离开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尸体,好多人远离这个尸体,大家对他产生恐惧感。” 死前的身体和死后的身体有什么区别?

    2. “若汝见白骨,静卧犹惊怖,何不惧少女,灵动如活尸?昔衣汝亦贪,今裸何不欲?若谓厌不净,何故拥着衣?” —— 《入行论》

  2. 外在的受用:受用、财产、房屋,这些终将与我分离

  3. 自己的身体:我爱护的身体最终也知是

  4. “赤裸裸地来到人间,游走一遭过后,又将同样赤裸裸地离去”

    1. 肉体是四大组合,死后终将分离。

    2. 外在受用,死后也是一个也带不走。

  5. 有人说“如果我这辈子不交友、不吃喝、不搞事业,那这辈子不是白活了吗?那太可惜了。”对于这种应该如何应对?

且被狐狸鹫犬噬扯时,中阴境相极度大怖畏,愿转念心向法古汝知,不行卑下谬道尊遍知,具大恩德无二上师知。

火葬、土葬、天葬、水葬等。

  1. 身体:焚烧、野兽啖食。

  2. 意识:意识在中阴漂泊,没有办法自主的控制。

    1. 风中的羽毛

    2. 断线的风筝

    3. 由生前的善恶业力来控制,同时还有不可思议的痛苦迷乱,恐怖之心乱显起。

思考题

1. 如果不理解无常,在我们内心最直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1. 错误的理解无常:

    1. 过于激进:

      1. 过于忙于世间法,对于亲友、事业忙得不可开交。

      2. 过于极端的学佛,对世间所有的事情都不问不闻,对家人也不好,对工作也不负责,甚至头脑发热想辞职、离婚、去深山老林闭关等。

    2. 过于消极:

      1. 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用“无常”来遮挡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但同样由于懒惰,修行也不精进。最终,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二者,一事无成。

  2. 正确的理解无常:

    1. 破除执着和破除常见。

    2. 出离执着,而不陷进去。

    3. “无常”本应该是振奋人心的教法,给人很多积极正面的优良品质,修学十明,圆满福慧两足尊。

    4. 思维无常就是提醒自己,尽快的去闻思修行,修学佛法。

  3. 如果学佛想一步登天,强迫自己达到当前不可达到的境界,会有什么结果?(由于思维无常,我们是不是按照次第修学也是无意义的了?)

    1. “闻思所知功德虽具无量,但自心与法不相融合,则无法调顺烦恼怨敌。无论如何,若未脱离无益之思绪,纵能自在三界,仍不可心生满足。” —— 《无垢光尊者 · 精要明镜》

    2. 学佛是一步步循序渐进的。强迫的达到会会摔倒,不会变成修持的助缘和帮助,反而会退转。

2. 前行仪轨只描述寿命方面的无常,原因何在?

  1. 因为每个人都最爱护自己的身体。

  2. 因为承接前面的暇满人身难得。

  3. “寿命”可以广泛理解为万事万物的生灭,所以不仅仅是讲人的寿命。

3. 如果只关注寿命方面的无常,其它无常的主题还有必要思维吗?

  1. 仪轨中虽然强调“寿命无常”,但其它角度的无常也隐含在里面了。

  2. 通过思维外器世间和内情众生,等等个方面的无常,可以更加强烈的生起无常观,生起出离心而修持佛法。

4. 对于无常最大的邪见是什么?

常见。

5. 用自力和他力对治常有邪见在仪轨中是如何体现的?

  1. 自力

  2. 他力

有者见己血,反增其坚勇,. 有人见他血,惊慌复闷绝,. 此二大差别,悉由勇怯致。—— 《入行论》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