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讲:行菩提心的学处(3)精进度、静虑度

思考题

1. 什么是精进度?如何生起精进?精进的反面是什么?

  1. 喜欢善业,坚持不懈地行持。远离身体、语言的一切下等善法。以最大的欢喜致力于心的善法。

  2. 与精进相反的就是懈怠,对尘世间的不善琐事满怀欢喜、兴致勃勃。

    1. 懒惰属于愚痴,是障碍善法的一种心法。

    2. 精进:指喜爱善法的欢喜心。心态是一种欢喜心,对境是善法,从这两方面来下定义。

2. 精进分哪几种?如何观修?

  1. 观修:

    1. 前行:调整身口意

    2. 正行:

      1. 念诵仪轨到“发菩提心”处停下。

      2. 思维前念:以大智慧现前胜涅槃,心大悲心住于轮回中,以巧方便证轮涅无二,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3. 前两个小时思维精进度,后一个小时念诵发心仪轨。

    3. 结行:在无所缘状态中念完仪轨并回向善根。

  2. 分类:

    1. 披甲精进:

      1. 定义:不受逆缘干扰,像披上盔甲一样的精进。在修证解脱佛果的道路上,

        1. 对佛果具足欲乐、希求和信心,

        2. 毫不懈怠、永不后退的长期精进修持,

        3. 乐于行善而毫不畏缩,不因为善业小、功德少而不作,不因为善行大、难实现而不作。

      2. 具体观修:发下这样宏伟大愿就是披甲精进:

        1. 佛菩萨、过去的大持明者们是怎样行持圆满、成熟、修行的,我也要依照他们的方式修行,把他们在无数大劫中所行持的一切合而为一,在每一刹那间修行,这种宏伟的大愿就是披甲精进。

        2. 相比菩萨圣众,我就算不能更出色,也不该更逊色。在一切众生没有证得佛果之前,我都要为众生行持菩萨学处,即使经历长久的大劫,也不生一刹那厌烦心。

        3. 菩萨长期修行,具足福德资粮,获得高贵种族、荣华富贵,身体远离痛苦果报,获得转痛苦为快乐的禅定。他们用无我智慧驾驭如幻的生死苦乐,内心并无痛苦,能够为了利他,就算无量大劫住在轮回也不厌烦悲伤。我们发下这些大愿,就像披上盔甲的勇士,准备奔赴战场,已经做好迎敌的充分准备,士气高涨。

          1. 沙场老兵将,遇敌避锋向,如是回惑刃,巧缚烦恼敌。战阵失利剑,惧杀疾拾取,如是若失念,畏狱速提起。

      3. 补充:

        1. 忍已需精进,精进证菩提,若无风不动,无勤福不生。

        2. 同恶散劣事,自轻凌懒惰。

          1. 同恶懒惰:也叫推延懒惰,即把当下应做的事往后推延,以为今后还有时间,于是今日推明日,明日推后日,它是一种得过且过的做法。 “贪图懒乐味,习卧嗜睡眠,不厌轮回苦,频生强懈怠。“

          2. 耽著恶事懒惰:指贪执散乱于无意义的世俗劣事,围绕这些来虚度人生,而把修行善法搁置不顾。

          3. 闻思修善法的功德。串习。

          4. 多看传记。

            1. 激励自己。

            2. 发广大愿。

            3. 学习如何修持。

            4. 思维成就者的功德。

            5. 米拉日巴尊者没准就是哪尊佛的化现,怎么怎么样。像这样,我们看的时候不要马上就想:他们是佛菩萨的化现才能够这样苦行的,我们这种苦行怎么能做得到呢?那么这就是典型的懒惰者的思维方式。懒惰者的思维方式,一看到就马上想:他们是佛菩萨,他们做得到,我是做不到的。你看就是一个懒惰者。

            6. 现在很多人说: 谁谁谁怎么发家致富的,赶快去听他的讲座,然后买套光盘去看,他是怎么发家致富的,我一定要随学。很多人不就是想这样变成世界第二富,第三富嘛,或者想自己替代他变成 世界首富。这个时候他也会想要随学。

            7. 利根者都需要这样精进的话,那么我更加需要精进。

            8. 因此,我们不管在何时何地,一定要做到饮食适量、睡眠适度、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不 紧不松地精进修行,就像挽弓射箭一般。不然,只是空闲性、偶尔性地修法是不会有任何成就的。

          5. 祈祷上师三宝加持,我也要像诸佛菩萨以前精进 修行一样,我也要如此地精进。

          6. 要小心的谨慎,要多念一些遣除道障祈祷文。能够帮助我们遣除修行违 缘的还有供护法,祈祷护法神的加持,让我在修法上面不要退,不要被修行的违缘所转。 供护法主要是在修法方面不要被违缘所转。

          7. 自己的条件就是要发起精进的心,就是配合上师度化的一个因素。

          8. “于善断惑力,应生自信心。“ 对于善业、摧毁烦恼以及能力这三者,自己应当充满信心。

          9. “勤利生助缘,信解坚喜舍,畏苦思利益,能生希求力。“ 如果有人问:依靠什么方法增上精进呢?通过具足信解、自信即坚毅、欢喜、放舍的助缘而勤奋取舍,主宰身心来增上精进。舍:暂时放下和永远舍弃。

          10. 佛说一切善,根本为信解。信解本则为,恒思业因果。

        3. 勿怯积助缘,策励令自主,自他平等观,勤修自他换。

        4. 一、断除难行之畏惧;吾今修菩提,此苦有限期,如为除腹疾,暂受疗割苦。 佛陀先令行,蔬菜等布施,习此微施已,渐能施己肉。一旦觉自身,卑微如蔬菜,尔时舍身肉,于彼有何难?

        5. 二、断除长期之厌烦。身心受苦害,邪见罪为因,恶断则无苦,智巧故无忧。福德引身适,智巧令心安,为众处生死,菩萨岂疲厌?

  3. 加行精进:

    1. 定义:向前进取的加行精进。“加行”,就是不离开对善法的进取,坚持完成六度善行,绝不松懈。

    2. 具体观修:核心在于实行:

      1. 在之前大愿的基础上实际去做,对各种烦恼敌人,当机立断地予以痛击力。求彻底断除五毒烦恼敌对自他一切众生的控制。

      2. 在没证得佛果前,证悟还有不同阶段需要提升,必须持续修持六度,以此愿行,身语意三门昼夜刹那不停地修行善法。

      3. 对上师善知识开示的大乘法,油然生起恭敬,对自心生起的菩提心充满喜悦。

    3. 分类:

      1. 恒常加行精进

      2. 恭敬加行精进

    4. 补充:

      1. 虽然心里有求法修法的念头,但一直在明日复明日中耗尽人生岁月,我们必须断除这种怀 着修持正法的愿望而虚度人生的现象。否则,红尘的琐事没完没了地接踵而至、此起彼伏,犹如水的波纹一般,始终空不出一个修法的时间。一旦自己下定决心放下世间琐事,也就是琐事完结的时候。

      2. 有些时候虽然听一些法之后,心里觉得修行很重要,一定要修法,心里面已经有了求 法的念头了,已经有了修法的念头了,但是一直拖延,我们说米拉日巴尊者他当时生起了 求法的念头,拖延了吗?他没有,天天想着什么时候去求法,只要机会成熟他马上就抓住了。

      3. 我们在心理上面要了解规律,行为上面也不一定马上放弃,时间没到你就放弃,不但 没有好处,可能会有副作用。心里一定要知道这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虽然我在做,也知 道这没有实际意义,正在做的时候,其实没有把它当成一个大的目标去做事,没办法才去 做,而不是我有兴趣去做。我主要的兴趣还是在修法上面,这样就可以了。我们就会真正 的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修行上面。

  4. 不满精进:

    1. 定义:不满足于小成就的无厌足精进。

      1. 一旦开始修行,一方面不满足于小小的进步。

      2. 另一方面,即使一些觉受和其他利益都没有立刻生起也不退转,反而更精进修持,直到成功为止。

    2. 具体观修:

      1. 对于布施等善业不能有满足感:没获证佛果之前,要断除的恶业习气还要逐步断除,要累积的功德还要一步步生起。没达到福慧两足尊前,都要持之以恒地勇猛精进。

      2. 能不能证得佛果唯一就依赖这种精进:要像饥饿的牛吃草一样(前一口没吃完便看着下一口)。修法时,前一个法还没修完,就应计划修成以后再修行什么法门。

    3. 补充:

      1. 所谓的不满精进,就是说,当自己在闭关修行、观修本尊、诵经念咒、行持善法等方面稍 有成就之时,千万不能以此为满足,而务必要发誓:活到老修到老。

      2. 印度的阿底峡尊者曾经每天都精进调和土粉做泥塔小像。众眷属对他说:“您是一位伟大的上师,整天摆弄土粉不但别人会讥笑,而且您也很辛苦不如让我们来做吧!”尊者说:“你们在说什么,难道我所吃的食物,你们也替我吃吗?”

      3. 无精进之士,具智财权力,皆不能救彼,犹如一商主,有舟无船桨。—— 全知无畏洲

  5. 修无缘的精进度

    1. 与精进度相应的发心,能推动修行人坚韧不拔地进取向上,所以被比喻为“金刚”

  6. 生起精进的方法

    1. 要随时想到善法的功德利益和罪业的过患

      1. 皈依的功德

      2. 菩提心的功德利益

      3. 阅读过往大成就者们的传记

    2. 要随时想到善法的功德利益和罪业的过患

      1. 我如果还像现在这样懈怠,连自利都办不到,更何况利他

      2. 为了真的有能力利益一切有情众生,必须精进修法

    3. 尽力勤修

      1. 十法行:抄写佛典流通、尊重供养、法布施、谛听、阅读、受持、演说、念诵、思维、修习。

      2. 十度、顶礼、绕转、诵经、七支供等正法,特别是修大圆满前行

3. 什么是静虑度?修静虑要具备哪两种远离?请具体解释。

  1. 静虑,梵语译为三摩地。指心不散乱、不染烦恼,心境专注,内心远离尘世喧嚣,安住在寂止和胜观的清净境地。这样修持,能生起一切正量智慧的解脱佛果。

  2. 远离:

    1. 共同乘:

      1. 身远离愦闹:身体远离愦闹就是舍弃对世间的贪执。舍弃对身外之物的贪执,对身外之物,思维积累/守护/毁灭的种种过患

      2. 心远离妄念:舍弃对内在有情的贪执,对内在有情,思维如沉迷在五妙欲中,渴求五根的享乐,会让人心神不定、心思涣散

      3. 守护清净戒律,作为修禅一心不散的助缘和生起禅定的善因。

    2. 不共乘:远离自私自利的心态。

  3. 远离尘嚣,依止静处

    1. 如寂光大师说:“独自一人修佛果,道友二人修善缘,三四以上贪嗔因,故我独自而安

      住。” 关键是道场闻思修行的气氛,还有大家的道心如何。无垢光尊者的《窍诀宝藏论》里面也讲了,什么时候可以离开上师独自修行,比如 说你的见解非常地稳定,没有什么问题需要问。

  4. 发起精进已,意当住禅定,心意涣散者,危陷惑牙间。身心若寂静,散乱即不生,故应舍世间,尽弃诸俗虑。贪亲爱利等,则难舍世间,故当尽弃彼,随智修观行。有止诸胜观,能灭诸烦恼,知已先求止,止由离贪成。

4. 什么是凡夫行静虑?什么是有相寂止和无相寂止?无相寂止与修空性有什么差别?

  1. 凡夫行静虑

    1. 用毗卢七法,保持身体悠然放松

    2. 心里没有痛苦,放弃妄念,去除所有分别散乱

    3. 有相寂止:

      1. 心专注在慈心或者某一个物体之类的有相对境上,具足正知、正念、不放逸。

      2. 不追逐过去,不迎接未来

      3. 当下不流散到六识的对境里

      4. 保持心的松紧适度(此分寸无法量化,按修行人各自状况来定)

      5. 在这个基础上,不加改造安住

    4. 无相寂止:

      1. 不再专注一个对境,心不改造,只需宽坦放松安住,偶尔要用正知、正念、不放逸摄持自心

      2. 随着修行进步,就算没有欢喜外境,内心也充满喜乐的觉受

      3. 粗大分别念垢染沉静下来后,能看到房屋的里里外外等,这是明的觉受

      4. 看看心也自认为没有生起分别念,这是无分别念的觉受

    5. 通过寂止的功德——乐、明、无分别念等觉受的安住,能控制自己的身心行为,确保此生来世的安乐,获得五眼六通等神通

    6. 乐/明/无分别念不会成为获得解脱之因,只要心里留着我的乐明无分别这种我执和各种觉受的法执,就和解脱背道而驰。

    7. 耽著明乐无念的觉受进而追求这一目标,也就是说,带有耽著觉受禅味而观修的时候,就 叫做凡夫行静虑。关键就看你执不执著它,如果你执著它耽著禅味 它就会变成岐途。如果你不执著它,把它当成一个工具,把它当成一个胜观的工具或者趣 入实相的工具,这种禅定就会变成一种助伴。

    8. 但无寂止基础,解脱之因——胜观也修不了。资粮道时着重的修行。

5. 什么是义分别静虑、缘真如静虑?

  1. 义分别静虑

    1. 在凡夫行静虑的基础上,用理证分析、抉择二无我,空性和寂止就像水乳交融,圆融双运。

    2. 内心不再执著乐/明/无分别念等种种觉受,但是还要消除对于空性的执著

    3. 加行道阶段着重的修行

    4. 补充:

      1. 远离诸尘缘,思彼具功德,尽息诸分别,观修菩提心。首当勤观修,自他本平等。

      2. 若人欲速疾,救护自与他,当修自他换,胜妙秘密诀。

      3. 若不以自乐,真实换他苦,非仅不成佛,生死亦无乐。

      4. 易位卑等高,移自换为他,以无疑虑心,修妒竞胜慢。

  2. 缘真如静虑

    1. 连空执对治也不存在的法性无念定,又称正定、如来之静虑

    2. 是佛陀的状态和菩萨的入定时的状态,是见道与佛的境界

    3. 用如来禅定的三摩地善法,饶益众生

    4. 见道位的修行。

      1. 止观一味一体

      2. 远离实执和空执

      3. 超越二元对立

      4. 通达万法实相胜义本性

      5. 心静住于无念想、无执著的境界里,远离一切戏论

    5. “若实无实法 悉不住心前 彼时无余相 无缘最寂灭“

    6. “一切境现唯心造, 心性本来离戏边, 了达此理于二取, 皆不作意佛子行“

  3. 修无缘的静虑度

    1. 和静虑度相应的发心能让心住一境,不受散乱之风的影响而动摇,被比喻为 “大山”

  4. 结行:在无所缘的状态中回向善根

  5. 念诵祈祷文:虽发胜心然却未生起,虽学六度然却具私欲,我与如我愚痴众有情,修成胜菩提心祈加持。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