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 《大圆满前行释修宝典》
    • 【共修提问】
    • 第一百零一讲:上师瑜伽(十一)
    • 第一百讲:上师瑜伽(十)
    • 第九十九讲:上师瑜伽(十)
    • 第九十八讲:上师瑜伽(九)
    • 第九十七讲:上师瑜伽(八)
    • 第九十六讲:上师瑜伽(七)
    • 第九十五讲:上师瑜伽(六)
    • 第九十四讲:上师瑜伽(五)
    • 第九十三讲:上师瑜伽(四)
    • 第九十二讲:上师瑜伽(三)
    • 第九十一讲:上师瑜伽(二)
    • 第九十讲:上师瑜伽(一)
    • 第八十九讲:古萨里修法(四)
    • 第八十八讲:古萨里修法(三)
    • 第八十七讲:古萨里修法(二)
    • 第八十六讲:古萨里修法(一)
    • 第八十五讲:古萨里修法简介
    • 第七十二讲:观修金刚萨埵 —— 意义与重要性
    • 第七十一讲:观修金刚萨埵 —— 实修步骤、意义与重要性
    • 第七十讲:行菩提心的学处(4)智慧度
    • 第六十九讲:行菩提心的学处(3)精进度、静虑度
    • 第六十八讲:行菩提心的学处 (2)持戒度、安忍度
    • 第六十七讲:行菩提心的学处 (1)布施度
    • 第六十六讲:发菩提心的具体实修引导(5)自轻他重
    • 第六十五讲:发菩提心的具体实修引导(4)自他相换
    • 第六十四讲:发菩提心的具体实修引导(3)自他平等
    • 第六十三讲:发菩提心的具体实修引导(2)菩提心的本体和分类
    • 第六十二讲:发菩提心的具体实修引导(1)四无量心
    • 第六十一讲:菩提心的核心
    • 第六十讲:发菩提心
    • 第五十九讲:皈依的修法
    • 第五十八讲:胜义皈依
    • 第五十七讲:密皈依
    • 第五十六讲:内皈依
    • 第五十五讲:外皈依
    • 第五十四讲:皈依的学处
    • 第五十三讲:究竟的护佑 —— 皈依
    • 第五十二讲:仪轨略释
    • 第五十一讲:如何学习上师
    • 第五十讲:怎样依止上师
    • 第四十九讲:如法观察上师的资格
    • 第四十八讲:思维“追随上师的必要”
    • 第四十七讲:思维解脱的利益
    • 第四十六讲:思维天道之苦和轮回的本质
    • 第四十五讲:思维四支分苦和非天之苦
    • 第四十四讲:思维生、老、病、死苦
    • 第四十三讲:思维人道三大根本苦
    • 第四十二讲:思维旁生的状况
    • 第四十一讲:思维隐住饿鬼和空游饿鬼的状况
    • 第四十讲:思维近边狱和孤独狱的状况
    • 第三十九讲:思维八种寒冰地狱的状况
    • 第三十八讲:思维八种炽热地狱的状况
    • 第三十七讲:思维六道轮回总体的痛苦
    • 第三十六讲:痛苦 —— 思维轮回诸苦
    • 第三十五讲:思维一切业的自性
    • 第三十四讲:思维应行的十种善业
    • 第三十三讲:思维应断除用意念所造的贪欲、嗔恚、邪见三项恶业
    • 第三十二讲:思维应断除用口所造的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四项恶业
    • 第三十一讲:思维应断除用身体所造的杀、盗、淫三项恶业(盗、淫)
    • 第三十讲:思维应断除用身体所造的杀、盗、淫三项恶业(杀)
    • 第二十九讲:果报的类别
    • 第二十八讲:业力 —— 思维因果不虚
    • 第二十七讲: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 第二十六讲: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 第二十五讲:思维死期无定而修无常
    • 第二十四讲: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
    • 第二十三讲:思维高僧大德而修无常 & 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
    • 第二十二讲: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
    • 第二十一讲: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
    • 第二十讲:仪轨略释
    • 第十九讲:总说无常——深思世事不确定
    • 第十八讲:断缘心识八无暇
    • 第十七讲:骤缘八无暇
    • 第十六讲:以数量差别和比喻的方式思维暇满难得
    • 第十五讲:以因缘的方式思维暇满难得
    • 第十四讲:祈祷上师
    • 第十三讲:五他圆满
    • 第十二讲:五自圆满
    • 第十一讲:思维八有暇
    • 第十讲:思维八有暇
    • 第九讲:共同前行修持的目的
    • 第八讲:启请呼唤上师
    • 第七讲
    • 第六讲
    • 第五讲
    • 第四讲
    • 第三讲
  • 实修教言
    • 金刚精要悦耳宝藏论 —— 直断(密)
    • 大圆满简明窍诀
    • 指认心性之教言
    • 彻却关要
    • 宗萨仁波切禅修问答
    • 龙钦巴尊者教言
    • 普巴扎西仁波切:祖师法会开示(内、外、密的上师)
    • 究竟胜义之教言——精要明镜
    • “彻却”与大圆满心部的“四瑜伽”
    • 十个“怎么办?”
  • བདུད་རྩིའི་པདྨོ། Lotus of Ambrosia
  • བསམ་དོན་ཀུན་འགྲུབ། Fulfilling All Wishes
Powered by GitBook
On this page

Was this helpful?

  1. 实修教言

究竟胜义之教言——精要明镜

全知無垢光尊者 著 普巴扎西仁波切 譯

頂禮全知無垢光尊者!

總攝浩瀚諸佛之壇城,無量大悲力與事業相。

具德上師百部勝遍主,一切時處頂禮蓮師足。

哎瑪!具緣瑜伽士請諦聽,如今我等已圓滿獲得暇滿人身,值遇大乘法寶,具此如法行持正法之際,切勿無義虛度人生,當作清淨究竟意樂為妙。

教法乘次無量,入乘之門眾多,演說之詞聚亦廣大,然若未能修持真實義之精華,胸中雖持十萬之多法函,臨終之時亦難獲真實利益。

聞思所知功德雖具無量,但自心與法不相融合,則無法調順煩惱怨敵。無論如何,若未脫離無益之思緒,縱能自在三界,仍不可心生滿足。

若不作死時不定之準備,臨終之時則不成必要之大義。未修習自過自調伏而觀無邊淨相,以貪嗔之發心,故不入大乘法門。三界六趣之有情無一未曾做過自己父母,若未以相續大悲菩提心而發清淨誓願,則不能開啟利他寶藏之門。

未於大恩上師生起較佛尚勝之敬信,則不獲加持。若未獲真實加持融入自心,則不生證悟之芽。內心未起現證悟,口頭空言之了知境界,故不得菩提勝果。

總之,自心與法若未融契,僅具道貌之形相,則無實義可談。僅思維養護生命而為所依,則無意義。

觀修上師瑜伽,宜專一而祈禱。所做任何善行,皆緣為利一切有情父母。所生任何苦樂、賢劣皆觀為上師之大悲。

自明自現無執之界中,不改不作松緩而住,所生任何忘念,當識其本面解脫,均成一切法性之遊舞,雖不作毫許緣依相狀之修,然刹那亦不流於庸俗迷亂漂散之際。一切威儀於無散正念中,六趣見聞等如何起現,皆修煉為無實幻化之妙力,並得中陰自在。

總之,一切時處,任何所作皆成正法,眾善回向菩提。若如是行持,不但圓滿上師之密意,且成教法之傳人,既回報父母之恩,二利任運自成,如是(之意)銘記心中,即使與吾親遇,較此更勝之教言亦無所說。故于一切時處當于心中修持。

法王龍欽繞降波(無垢光尊者)著於剛日托嘎之山頂處。善也!

此《究竟勝義之教言——精要明鏡》由全知無垢光尊者著述,含義深廣,對實修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若要真實辨清楚究竟功德與相似見解之差異,唯有將文義付諸禪修,獲得實際領受方能無誤理解。無論是釋伽佛、印度八十大成就者,還是漢藏曆代祖師均以禪修證悟本體而承辦自利利他的宏偉事業,我等唯有亦步亦趨、法隨法行、精進修持,那麼離苦得樂的日子終將到來!

願一起眾生均成就與無垢光尊者無別之虹光身!

Previous普巴扎西仁波切:祖师法会开示(内、外、密的上师)Next“彻却”与大圆满心部的“四瑜伽”

Last updated 4 years ago

Was this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