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 《大圆满前行释修宝典》
    • 【共修提问】
    • 第一百零一讲:上师瑜伽(十一)
    • 第一百讲:上师瑜伽(十)
    • 第九十九讲:上师瑜伽(十)
    • 第九十八讲:上师瑜伽(九)
    • 第九十七讲:上师瑜伽(八)
    • 第九十六讲:上师瑜伽(七)
    • 第九十五讲:上师瑜伽(六)
    • 第九十四讲:上师瑜伽(五)
    • 第九十三讲:上师瑜伽(四)
    • 第九十二讲:上师瑜伽(三)
    • 第九十一讲:上师瑜伽(二)
    • 第九十讲:上师瑜伽(一)
    • 第八十九讲:古萨里修法(四)
    • 第八十八讲:古萨里修法(三)
    • 第八十七讲:古萨里修法(二)
    • 第八十六讲:古萨里修法(一)
    • 第八十五讲:古萨里修法简介
    • 第七十二讲:观修金刚萨埵 —— 意义与重要性
    • 第七十一讲:观修金刚萨埵 —— 实修步骤、意义与重要性
    • 第七十讲:行菩提心的学处(4)智慧度
    • 第六十九讲:行菩提心的学处(3)精进度、静虑度
    • 第六十八讲:行菩提心的学处 (2)持戒度、安忍度
    • 第六十七讲:行菩提心的学处 (1)布施度
    • 第六十六讲:发菩提心的具体实修引导(5)自轻他重
    • 第六十五讲:发菩提心的具体实修引导(4)自他相换
    • 第六十四讲:发菩提心的具体实修引导(3)自他平等
    • 第六十三讲:发菩提心的具体实修引导(2)菩提心的本体和分类
    • 第六十二讲:发菩提心的具体实修引导(1)四无量心
    • 第六十一讲:菩提心的核心
    • 第六十讲:发菩提心
    • 第五十九讲:皈依的修法
    • 第五十八讲:胜义皈依
    • 第五十七讲:密皈依
    • 第五十六讲:内皈依
    • 第五十五讲:外皈依
    • 第五十四讲:皈依的学处
    • 第五十三讲:究竟的护佑 —— 皈依
    • 第五十二讲:仪轨略释
    • 第五十一讲:如何学习上师
    • 第五十讲:怎样依止上师
    • 第四十九讲:如法观察上师的资格
    • 第四十八讲:思维“追随上师的必要”
    • 第四十七讲:思维解脱的利益
    • 第四十六讲:思维天道之苦和轮回的本质
    • 第四十五讲:思维四支分苦和非天之苦
    • 第四十四讲:思维生、老、病、死苦
    • 第四十三讲:思维人道三大根本苦
    • 第四十二讲:思维旁生的状况
    • 第四十一讲:思维隐住饿鬼和空游饿鬼的状况
    • 第四十讲:思维近边狱和孤独狱的状况
    • 第三十九讲:思维八种寒冰地狱的状况
    • 第三十八讲:思维八种炽热地狱的状况
    • 第三十七讲:思维六道轮回总体的痛苦
    • 第三十六讲:痛苦 —— 思维轮回诸苦
    • 第三十五讲:思维一切业的自性
    • 第三十四讲:思维应行的十种善业
    • 第三十三讲:思维应断除用意念所造的贪欲、嗔恚、邪见三项恶业
    • 第三十二讲:思维应断除用口所造的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四项恶业
    • 第三十一讲:思维应断除用身体所造的杀、盗、淫三项恶业(盗、淫)
    • 第三十讲:思维应断除用身体所造的杀、盗、淫三项恶业(杀)
    • 第二十九讲:果报的类别
    • 第二十八讲:业力 —— 思维因果不虚
    • 第二十七讲: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 第二十六讲: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 第二十五讲:思维死期无定而修无常
    • 第二十四讲: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
    • 第二十三讲:思维高僧大德而修无常 & 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
    • 第二十二讲: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
    • 第二十一讲: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
    • 第二十讲:仪轨略释
    • 第十九讲:总说无常——深思世事不确定
    • 第十八讲:断缘心识八无暇
    • 第十七讲:骤缘八无暇
    • 第十六讲:以数量差别和比喻的方式思维暇满难得
    • 第十五讲:以因缘的方式思维暇满难得
    • 第十四讲:祈祷上师
    • 第十三讲:五他圆满
    • 第十二讲:五自圆满
    • 第十一讲:思维八有暇
    • 第十讲:思维八有暇
    • 第九讲:共同前行修持的目的
    • 第八讲:启请呼唤上师
    • 第七讲
    • 第六讲
    • 第五讲
    • 第四讲
    • 第三讲
  • 实修教言
    • 金刚精要悦耳宝藏论 —— 直断(密)
    • 大圆满简明窍诀
    • 指认心性之教言
    • 彻却关要
    • 宗萨仁波切禅修问答
    • 龙钦巴尊者教言
    • 普巴扎西仁波切:祖师法会开示(内、外、密的上师)
    • 究竟胜义之教言——精要明镜
    • “彻却”与大圆满心部的“四瑜伽”
    • 十个“怎么办?”
  • བདུད་རྩིའི་པདྨོ། Lotus of Ambrosia
  • བསམ་དོན་ཀུན་འགྲུབ། Fulfilling All Wishes
Powered by GitBook
On this page

Was this helpful?

  1. 《大圆满前行释修宝典》

第八十五讲:古萨里修法简介

思考题

  1. 什么叫“施身法”?能断与所断分别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1. 施身法又称断法,或者古萨里。

  2. 施身法的历史渊源是怎样的?传承祖师是谁?其伟大之处何在?

    1. 施身法的传承祖师是玛吉拉准空行母。

    2. 伟大之处在于是唯一一部在藏地创立,却广传四邻,甚至反哺印度的佛教实修法门。

    3. “希解”的意思是能寂灭、能止息。指修行者依靠对般若空性见地的认识和实修,能够寂灭烦恼和烦恼的根源。理论上是般若空性正见,行为上是一系列的苦修方法。

  3. “古萨里”是什么意思?该法的核心内涵是什么?最适合什么人修持?

    1. 所谓的古萨里是乞丐的意思,比如居于深山舍弃今生的瑜伽行者等,得不到用来积累资粮 的其他受用而依靠观想供施自己身体的一种修法。

    2. 通过斩断身执,令凡人难以想象的无我空性得以修证。在将身执斩断的同时,随即转而利用于上供下施,以达到聚积福慧资粮、化解宿世业债的效果。

    3. 适合因经济条件所限,无法拥有曼扎盘等积累资粮所依物品的人;也适合观想能力特别强的人。一方面偏远的地方人迹罕至,对于他修禅定等法有很大的优势,另外一方面离人群太远了,化缘不方便。但需要上师灌顶、窍诀和口传只会才能修。

  4. 什么让我们深受伤害?四魔的根源是什么?请分别解释四魔的含义。

    1. 最在乎的事物,伤害我们最深。

    2. 四魔的根源是我执。

  5. 古萨里有哪四种修法?前行仪轨种的简修法属于什么?

    1. 素、花、荤、黑,四种斋。

    2. 前行属于前两种。

如何理解“所有魔的根本就是内在我慢的执着”?为什么傲慢魔是所有魔的根本?什么是傲慢魔?你如何理解傲慢?

欢喜是对于一些少许的受用境界特别地欢喜,通过欢喜成为障碍的。而傲慢魔是内心当中比较高举的状态。

玛吉空行母说:“有碍(外境的地神、鬼神、地水火风、疾病灾难等)无碍魔(贪嗔痴等 八万四千烦恼),喜乐(自以为修法、境界等如何如何高而沾沾自喜之心)傲慢魔(即我 执烦恼,本无五蕴而执著为有之我和我所者),其根为慢魔。”

“其根为慢魔”,根本就是傲慢魔,就是我执的意思。 所谓的魔就是我执傲慢魔。

为什么我执是慢——我慢?因为所谓的“我”根本没有,你认为有,就是一种慢,把没有的东西认为是有,是一种增益,就是慢的法相。所谓的魔就是我执傲慢魔,这个就是真实的魔的根本、魔的大本营。我执傲 慢魔,这个我执傲慢魔不在外面就是在你的内心,在你的相续当中。

我执没有消尽之前,我执就是魔的大本营,会源源不断地从“我执”里面浮现出各式 各样所谓的魔障。我执没有断尽之前,外境一切的魔是杀也杀不了的,打也打不倒的, 压也压不住,赶也赶不走,因为真正的魔是从内心里面源源不断地浮现在外面,在外境 上去打去杀是不起作用的,只有把内在的我执灭掉了之后,外面一切的迷乱相跟着就消 失。这就是我们要认清楚的断法的一种原理。所以,真正的断法是在内在当中根除我执, 这是真实的断法。而不是在外在形象上。

阿琼堪布说都这些都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生起菩提心, 断除我执。

一旦大彻大悟一切能害所害均是法性等性,一旦真正证悟实相的时候就知道,所有的能害所害都是法性,都是本性。就断绝了内心傲慢魔的根本,也就现前了究竟义断法。

关于放弃身体,例如:“燃指供佛”

我们放弃对身体的执著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内心放弃,第二 个是内心放弃的基础上,进一步真实在外在当中,把身体拿去供养或者布施等等。

佛弟子既不会一味地通过苦行折磨身体,把它搞垮为止,也不会像一般人一样,千方百计、不惜一切代价地保护身体。《四百论》中的教证一样,“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具戒 久存活,能作大福德”。这种态度就是对的。

汉地有些师父燃指供佛的时候,我们打听了一下,首先在几天当中用绳子把手指的根部 捆住,让它坏死了之后,手指就断掉了,再放到容器里面,这样燃烧供佛的。相对来讲, 有没有禅定的境界问题都不大,只不过是有些后续处理不当会感染。佛经里面讲的不是坏 死了取下来燃烧,而是直接点着身体之后去供养,就是把棉花浸上油直接点火,特别痛, 一般人根本受不了。如果你具有禅定境界,安住在等持当中,就不会感觉那么疼痛;如果你证悟了空性或者布施的心特别强烈等等,也不会感觉那么疼痛。例如,youtube上有一个视频,是一位越南的禅师,入定自焚。

Previous第八十六讲:古萨里修法(一)Next第七十二讲:观修金刚萨埵 —— 意义与重要性

Last updated 3 years ago

Was this helpful?